x
回到首页
导航
  • 学院概况
  • 机构设置
  • 党建思政
  • 教学科研
  • 招生就业
  • 校企合作
  • 校园文化
  • 智慧校园
快捷通道
  • 书记信箱
  • 院长信箱
  • 图书馆
  • 信息公开网
  • 学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内容 > 学院新闻 >
晋城市第二届“中高职衔接协同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作者:张引
添加时间:2023-03-27
文章出处: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贯通、协同发展,进一步深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推进中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多元立交的人才培养路径,3月23日上午,由晋城市教育局主办、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晋城市第二届“中高职衔接协同发展”论坛在海天大酒店隆重举行。

本届论坛围绕如何打通中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通道,建立中高职一体化培养体系,有效促进中高职教育的协同发展进行。学院党委书记邱建国,党委副书记、院长姬爱国,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卫俊婷,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市招办主任田静妮,各县区教育局、职教科与招办负责人,来自省内各地市的10所职业学校的校长、老师及来自晋城市12所中职学校的校长、老师共200余人到场参会。会议由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宏亮主持。

会上,学院党委书记邱建国致欢迎辞,他首先代表学院向参加本届“中高职衔接协同发展”论坛的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晋城市唯一的高等职业院校,推动晋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义不容辞、责无旁贷。2023年,学院将在全市职业学校推广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深化中高职协同发展的重要契机,共同谱写晋城职业教育新篇章。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卫俊婷在讲话中指出,职业教育优质融合发展作为2023年市教育局重点工作之一,希望通过举办这次论坛,汇聚智慧、体现决心,共同为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把脉会诊,使我市的职业教育深度融入晋城市1+5现代产业体系转型发展,做好中高职衔接协同发展这篇大文章。

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姬爱国简要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以及学院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中取得的成绩。并围绕“中高职贯通专业建设情况”“推动中高职贯通培养势在必行”与“中高职贯通培养努力方向”作主题发言。

会上,来自晋城市中等专业学校、华北机电学校、阳城县职业中学校、新绛职教中心、晋城市华洋职中、山西能源学院等多所院校代表分别做了交流发言,大家围绕中高职衔接、校校合作过程中的经验、问题及建议作交流发言。

在校校合作签约上,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姬爱国与晋城市中等专业学校、高平市中等专业学校、阳城县中等职业学校、凤都学校、华洋学校、古县职教中心、交城职中与垣曲县职中共八所合作学校代表签约。并与古县职教中心、垣曲县高级职业中学、汾阳职中、交城县职业中学校四所学校签订了三二分段合作培养协议,双方结合当地经济特点,围绕产业布局专业,对接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机械与电子工程系和化工系相关专业,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

会上,学院党委书记邱建国还为晋城市中等专业学校、高平市中等专业学校、晋城市技师学院、泽州县高级职业中学校、晋城市城区职业中学、阳城县职业高级中学校等22所合作学校授牌。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中高职衔接是关键。晋城市第二届“中高职衔接协同发展”论坛的顺利召开,进一步厘清了当前中高职衔接的难点、痛点,促进了校企、校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与协同发展,为推进我市中高职一体化建设、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微信图片_20230328090454.jpg






微信图片_20230328165759.jpg





微信图片_20230328090554.jpg







友情链接
  • 山西省教育厅
  • 山西省招生考试网
  • 中国教育科研网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 版权所有:晋城职业技术学院
  • 地址:晋城市风台东街1658号
  • 晋公网备案:1405000002000715号
  • 晋ICP备11001904号-1号
  • 书记信箱
  • 院长信箱
  • 信息公开网
  •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OA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 JI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现任领导
    • 学院校训
    • 美丽校园
  • 机构设置
    • 机构设置
    • 机构设置
    • 机构设置
  • 党建思政
    • 思想建设
    • 组织建设
    • 党风廉政建设
  • 教学管理
    • 教务处
    • 学银在线
    • 网络教学平台
    • 教学管理平台
  • 科研管理
    • 课题管理
    • 科研动态
  • 招生就业
    • 招生工作
    • 就业工作
    • 就业信息网
    • 专升本
    • 实训基地
  • 校企合作
    • 晋城旅游职业教育集团
    • 晋城光机电职业教育集团
    • 产业学院
  • 校园文化
    • 团委工作
    • 学生园地
    • 职工之家
    • 文明创建
  • 智慧校园
    • 智慧-校园
    • 智能办公系统
    • 图书馆
    • 信息管理平台
  • 优质校验收专题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内容 > 学院新闻 >
晋城市第二届“中高职衔接协同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作者:张引
添加时间:2023-03-27
文章出处:
审核:宣传部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贯通、协同发展,进一步深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推进中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多元立交的人才培养路径,3月23日上午,由晋城市教育局主办、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晋城市第二届“中高职衔接协同发展”论坛在海天大酒店隆重举行。

本届论坛围绕如何打通中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通道,建立中高职一体化培养体系,有效促进中高职教育的协同发展进行。学院党委书记邱建国,党委副书记、院长姬爱国,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卫俊婷,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市招办主任田静妮,各县区教育局、职教科与招办负责人,来自省内各地市的10所职业学校的校长、老师及来自晋城市12所中职学校的校长、老师共200余人到场参会。会议由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宏亮主持。

会上,学院党委书记邱建国致欢迎辞,他首先代表学院向参加本届“中高职衔接协同发展”论坛的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晋城市唯一的高等职业院校,推动晋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义不容辞、责无旁贷。2023年,学院将在全市职业学校推广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深化中高职协同发展的重要契机,共同谱写晋城职业教育新篇章。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卫俊婷在讲话中指出,职业教育优质融合发展作为2023年市教育局重点工作之一,希望通过举办这次论坛,汇聚智慧、体现决心,共同为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把脉会诊,使我市的职业教育深度融入晋城市1+5现代产业体系转型发展,做好中高职衔接协同发展这篇大文章。

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姬爱国简要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以及学院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中取得的成绩。并围绕“中高职贯通专业建设情况”“推动中高职贯通培养势在必行”与“中高职贯通培养努力方向”作主题发言。

会上,来自晋城市中等专业学校、华北机电学校、阳城县职业中学校、新绛职教中心、晋城市华洋职中、山西能源学院等多所院校代表分别做了交流发言,大家围绕中高职衔接、校校合作过程中的经验、问题及建议作交流发言。

在校校合作签约上,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姬爱国与晋城市中等专业学校、高平市中等专业学校、阳城县中等职业学校、凤都学校、华洋学校、古县职教中心、交城职中与垣曲县职中共八所合作学校代表签约。并与古县职教中心、垣曲县高级职业中学、汾阳职中、交城县职业中学校四所学校签订了三二分段合作培养协议,双方结合当地经济特点,围绕产业布局专业,对接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机械与电子工程系和化工系相关专业,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

会上,学院党委书记邱建国还为晋城市中等专业学校、高平市中等专业学校、晋城市技师学院、泽州县高级职业中学校、晋城市城区职业中学、阳城县职业高级中学校等22所合作学校授牌。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中高职衔接是关键。晋城市第二届“中高职衔接协同发展”论坛的顺利召开,进一步厘清了当前中高职衔接的难点、痛点,促进了校企、校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与协同发展,为推进我市中高职一体化建设、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微信图片_20230328090454.jpg






微信图片_20230328165759.jpg





微信图片_20230328090554.jpg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JI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友情链接
  • 教育部
  • 晋城在线
  • 中国期刊网
  • 中国禁毒展览馆
  • 山西省教育厅
  • 山西省招生考试网
  • 中国教育科研网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教育教学
招生网 图书馆 成人教育 教务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晋城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丹河新城青山街686号 晋公网备案:1405000002000715号 晋ICP备11001904号-1号 联系电话:0356-6985198 传真:0356-698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