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0月30日电(记者 吴振东)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近日在华东理工大学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研究研讨会”,来自上海30余所高校的100余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学者和思政课教师,就有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展开热烈研讨。
上海大学教授忻平就“新时代”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深入阐述。他认为,百年追梦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党的初心和使命。以人民为中心,是改革开放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五年的基本指向。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当中,两百多次提到“人民”,目的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确保全体人民更加富裕。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认为,总书记提出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这个要求需落实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中,而思政课教师必须要带头在理论上研究深、研究透。
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胡宝国表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新时代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思政课教学改革一定要及时准确地将这种精神转化为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研究中的理论自觉,提升政治站位。据介绍,华东理工大学已从开展学习与宣讲、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支持理论研究三方面推进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
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家和青年教师还分别从“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内涵”“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思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据悉,本月24日,上海高校已全面启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会。与会者就思政课各门课程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教学重点、热点和难点,十九大精神进高校思政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展开研讨。
下一步,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将面向教师,开展覆盖全体思政课教师的专题培训班,分层次分批次开展培训,通过机制化推进集体备课活动,建立起“市级备课+校际协同+学校推进”三级备课体系,从教学总目标出发,聚焦每个章节,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
新华网上海10月30日电(记者 吴振东)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近日在华东理工大学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研究研讨会”,来自上海30余所高校的100余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学者和思政课教师,就有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展开热烈研讨。
上海大学教授忻平就“新时代”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深入阐述。他认为,百年追梦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党的初心和使命。以人民为中心,是改革开放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五年的基本指向。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当中,两百多次提到“人民”,目的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确保全体人民更加富裕。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认为,总书记提出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这个要求需落实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中,而思政课教师必须要带头在理论上研究深、研究透。
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胡宝国表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新时代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思政课教学改革一定要及时准确地将这种精神转化为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研究中的理论自觉,提升政治站位。据介绍,华东理工大学已从开展学习与宣讲、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支持理论研究三方面推进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
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家和青年教师还分别从“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内涵”“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思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据悉,本月24日,上海高校已全面启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会。与会者就思政课各门课程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教学重点、热点和难点,十九大精神进高校思政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展开研讨。
下一步,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将面向教师,开展覆盖全体思政课教师的专题培训班,分层次分批次开展培训,通过机制化推进集体备课活动,建立起“市级备课+校际协同+学校推进”三级备课体系,从教学总目标出发,聚焦每个章节,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