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回到首页
导航
  • 学院概况
  • 机构设置
  • 党建思政
  • 教学科研
  • 招生就业
  • 校企合作
  • 校园文化
  • 智慧校园
快捷通道
  • 书记信箱
  • 院长信箱
  • 图书馆
  • 信息公开网
  • 学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内容 > 思想教育 > 人文素质 >
“不朽的华章——毛泽东诗词”选辑
作者:佚名
添加时间:2014-03-29
文章出处:本站原创

 

“不朽的华章——毛泽东诗词”选辑

 

第一篇章    少年心事当拿云    无情未必真豪杰

一、七古·咏蛙(1910)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二、虞美人·赠杨开慧(1920)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凭。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三、贺新郎·别友 (1923.11)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翻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环宇。重比翼,和云翥。

  【注释】

  挥手从兹去: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热泪欲零:零,与"零落"的零同义,也是落的意思。《古诗十九首》之十,"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人有病,天知否:原为"重感慨,泪如雨"。

  横塘:东门小吴门外清水塘。一九二一年冬至二三年四月,毛泽东租了清水塘边的一所茅屋,家住兼作中共湘区委员会会址,旧址现为纪念馆。"横塘"也是典故,在古诗中常作女子居住之处。唐崔颢(hao4)《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凭割断:请割断之意。

  翥(zhù):奋飞。最后两韵原为,"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山欲堕,云横翥。"

  【题解】一九二三年四月,湖南省长赵恒惕下令通缉"过激派"毛泽东。毛离开长沙去武汉,转上海,然后赴广州参加六月的中共三大,直至二四年秋才回湖南搞农运。这首词是与妻子杨开慧分别时所作。

四、沁园春·长沙(1925)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第二篇章    战地黄花分外香    血雨腥风应有涯

五、西江月.井冈山(1928 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注释】

井冈山: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

岿(kuī)然:高峻独立。

黄洋界(gài):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

【题解】一九二八年八月,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命令红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下井冈山开赴湘南。赣军乘虚进攻井冈山。八月三十日,四个团的敌军攻打黄洋界。当时山上只有红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打到下午,红军子弹所剩无几,靠石块御敌。在此关键时刻,红军扛来一门坏的迫击炮和仅有的三发炮弹。前二发都是哑炮,第三发不但响了,而且恰巧落在敌军指挥部,上山之敌慌忙撤退。红军在哨口守了一夜,第二天发现山下空无人影,原来敌军以为红军主力二十八团(只有南昌起义的正规军改编的二十八团有炮)已经回到井冈山,因此连夜撤走了。

【作法】西江月是极少数平仄韵混押的词之一,毛泽东在这首词里是以湖南方言押的韵。

六、采桑子·重阳 (1929.10)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释】

  采桑子:词牌名,本于古乐采桑曲。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一九二九年的重阳是十月十一日。

  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题解】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七、忆秦娥·娄山关(1935.02)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释】

忆秦娥:词牌名,本于李白诗“秦娥梦断秦楼月”。

娄山关:遵义市之北,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

【题解】一九三五年一月十六日至十八日,遵义会议开了三天,随后红军就经娄山关北上四川,想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会合。二月五日,在一个叫“鸡鸣三省”(四川,贵州,云南)的村庄,博古把军事指挥权正式移交给毛泽东。上任伊始的毛泽东求胜心切,敌情未明而猛功四川土城。没料到四川辣子们十分打得,红军兵数千,败下阵来。毛泽东当机力断,决定放弃和张国焘会合的这一长征初始目标,回贵州攻打战斗力薄弱的黔军。这是长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黔军企图凭娄山关天险力阻红军,会合川军、滇军和中央军聚歼红军于云贵川交界处。彭德怀亲自带兵以急行军在二月二十六日下午抢占娄山关,接着几天,又在娄山关周围歼敌二个师,取得了自从惨败湘江,损失一半人马以来的长征途上的第一个大胜利。这首词,应该是作于二月二十六日左右。

八、念奴娇·昆仑(1935.10)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原注】

  前人(编者按:指宋张元,见《诗人玉屑•知音•姚嗣宗》)所谓"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的是飞雪。这里借用一句,说的是雪山。夏日登?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朝天宝时歌女。

  昆仑:是我国最大的山脉之一,西起帕米尔高原,沿新疆西藏边界向东延伸。东端分为北中南三支。南支可可西里山,是长江上游通天河的一些支流的源头。南支东延为青海境内的巴颜喀拉山,是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山东接四川的岷山和邛崃山处,是一片海拔六千公尺的雪原,毛泽东在岷山所看到的就是昆仑山的这片余脉。

  倚天抽宝剑: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李白《大猎赋》,"于是擢倚天之剑"。

  遗:赠送之意。

  【作法】连着三个"一截",只为立意新奇,平仄破了又何妨?

第三篇章    红军不怕远征难    风流人物今朝看

九、七律·长征(1935.10)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weī yí ):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十、清平乐·六盘山(1935.10)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注释】

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

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一九六一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

长缨: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注释。

苍龙:《后汉书•张纯传》,“苍龙甲寅”。注曰,“苍龙,太岁也”。古时以太岁为凶神恶煞,太岁在地上,与天上岁星相应 

十一、沁园春·雪 (1936.02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原注】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注释】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风骚:《诗经•国风》和屈原的《离骚》,泛指文学。

天骄:汉朝人称匈奴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

成吉思汗(hán):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蒙古征服者。

射雕:《史记•李广传》称匈奴善射者为“射雕者”。

【题解】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

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第四篇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    人间正道是沧桑

十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0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注释】

  钟山:南京中山门外紫金山。

  虎踞龙盘:《三国志》诸葛亮与孙权论金陵说,"钟阜龙蟠,石城虎踞。"

  慨而慷: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追穷寇:《孙子兵法•军争篇》有"围师必阙(网开一面之意),穷寇勿迫"。

  霸王:指西楚霸王项羽。鸿门宴上,他听了项伯的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没有杀刘邦。后来刘邦项羽血战连年,终于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双方士兵为和平连呼万岁。项羽守约退兵,刘邦却立即背信弃义地围攻项羽于垓下,他的部下更把楚霸王分尸为五。事迹见《史记•项羽本纪》。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是李贺的诗句,见《采桑子•重阳》注释。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葛洪《神仙传•麻姑》里,麻姑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题解】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第五篇章    萧瑟秋风今又是    敢教日月换新天

十三、浪淘沙·北戴河 (1954)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注释】

  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魏武、碣石:魏武帝曹操于建安十二年(公元二零七年)北伐乌桓,路过碣石山。碣石山在北戴河外,靠近渤海,汉朝时还在陆上,到六朝时已经沉到渤海里了。曹操登临碣石山,写了《步出夏门行》四首,第二首有"东临碣石,以观苍海......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十四、水调歌头·游泳  (1956.06)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水调本为一曲子,歌头是曲子开头部分。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三国吴孙皓时欲从南京迁都到武昌,民谣曰,“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子在川上曰:《论语•子罕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指时间如河水飞

逝。一桥飞架:指武汉长江大桥,该桥为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桥梁,是五十年代重大工

程之一,于五五年开工,五七年建成通车。当时正在施工中,故属“宏图”。

天堑:南北朝时陈朝的孔范,称长江为天堑,见《南史•孔范传》。

西江石壁:指计划中的长江三峡大坝。

巫山云雨:巫山有神女峰。宋玉《高唐赋》,称楚襄王梦见神女,神女说她“旦为行云,暮为行雨。”

【题解】 一九五六年六月一日,毛泽东从武昌游过长江到达汉口。六月三日,第二次游过长江,从汉阳穿

过长江大桥桥洞到武昌。四日,第三次游过长江,也是从汉阳到武昌。 

十五、蝶恋花·答李淑一 (1957.05.11)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注释】

  李淑一:当时是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师,杨开慧的好友。

  杨柳:杨开慧(参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题解)和李的丈夫柳直荀(一九三三年在湖北洪湖战役中牺牲)。

  嫦娥:《后汉书•天文志》注,"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女亘〕娥窃之以奔月。"

  吴刚:《酉阳杂俎》称汉朝西河人吴刚,学仙犯错,被罚在月宫砍桂树。树高五百丈,刚砍过的地方立刻长好,因此他一直在砍。

  伏虎:指革命胜利。

【题解】

  一九五七年春节,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谈她读了毛诗的感想,并附了一首她在三三年听到柳直荀牺牲时写的菩萨蛮。毛泽东五月十一日回信,"淑一同志:惠书收到了。过于谦让了。我们是一辈的人,不是前辈后辈关系,你所取的态度不适当,要改。已指出'巫峡',读者已知所指何处,似不必再出现'三峡'字样。大作读毕,感慨系之。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吧。有《游仙》一首为赠。这种游仙,作者自己不在内,别于古之游仙诗。但词里有之,如咏七夕之类。(下面为这首蝶恋花?quot;正式发表时,词题改为"赠李淑一",后又改为"答李淑一"。李淑一词中有"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句,故此毛泽东上来就回答了烈士的去处的问题。

【作法】

  这是毛词中唯一的上下阙不同韵的词。毛泽东宁愿转韵也要用蝶恋花这个词牌。

【附】 李淑一原词《菩萨蛮•惊梦》

  兰闺索莫翻身早,夜来触动离愁了。底事太难堪,惊侬晓梦残。    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醒忆别伊时,满衫清泪滋。 

十六、七律·到韶山 (1959.06)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注释】

  逝川:指时间。见《水调歌头•游泳》注释。

  菽:豆类。

  遍地英雄:此句原作"人物峥嵘胜昔年"。

【题解】

  毛泽东一九五九年九月十三日致胡乔木的信,"'霸主'指蒋介石。这一联写那个时期的阶级斗争。通首写三十二年的历史。"

第六篇章    冷眼向洋看世界    沧海横流显本色

十七、七律·登庐山 (1959.07.01)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注释】

  四百旋:庐山盘山公路三十五公里,有近四百处转弯。

  九派、三吴:毛泽东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致钟学坤的信,"九派,湘、鄂、赣三省的九条大河。究竟哪九条,其说不一,不必深究。三吴,古称苏州为东吴,常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

  陶令:陶渊明。曾作彭泽令八十八天。

  桃花源:见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一渔人溯着溪流而上,发现尽头处是一片桃林,将一群秦朝避难者的后代,与尘世隔绝;他们在山中过着自给自足,无优无虑的隐居生活。

【题解】

  本诗原有小序,"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九日登庐山,望鄱阳湖,扬子江。千峦竞秀,万壑争流,红日方升,成诗八句。"当时毛泽东上山开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他在九月一日致《诗刊》的信里说,"近日写了两首七律,录上正改。自以为可,可以上《诗刊》。"又说,"近日右倾机会主义猖狂进攻,说人民事业这也不好,那也不好, … 我这两首诗,也算是答复那些王八蛋的?

十八、卜算子·咏梅 (1961.12)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骆宾王诗用数名,人称卜算子。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取卖卜算命的意思。

风雨送春归: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附】 陆游原词《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十九、七律·冬云 (1962.12.26)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注释】

   罴(pí):或称人熊,比熊大。

【作法】

  这首诗上来的"飞"和"稀"是五微,下面的"吹"、"罴"、"奇"属于四支。《冬云》押得是四支大韵,组合力强的字多得是,大可不必从五微借字,而且一借就是两个。

【题解】这是毛泽东为自己七十岁生日(中国传统算法)作的诗。

二十、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1963.01.09)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注释】

  蚂蚁缘槐: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有个叫淳于棼的人,一天喝醉梦见自己在"大槐安国"当了驸马,做了南柯郡太守,醒来才知是梦。后来他在屋后发现一个白蚂蚁穴,还建有王城,

  原来这就是"大槐安国"。

  蚍蜉撼树:唐韩愈《调张藉》,"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西风落叶下长安:唐贾岛《忆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下长安。"

  鸣镝:响箭,汉时匈奴冒顿单于用来发号司令。有人称,"我们的文章如同响箭一般飞过去,修正主义招架不住了,如同西风卷落叶一般,纷纷败下阵来。"

  【题解】

  这首词,自六四年初纪念毛泽东七十诞辰发表以来,就被说成是写中苏论战的。

  一九六二年是中共的多事之秋。国外,美国上来一个雄心勃勃的肯尼迪,宣称要支持所有朋友,反对一切敌人。年初,美军顾问进入了越南。中国的另一个有麻烦的邻居 --印度,则被肯尼迪称为落后国家的"民主橱窗",并多次公开指出,美国必须帮助印度,让它成为亚非国家的榜样,使它们不至于向中国学习。台湾也派遣了多支武装小分队在沿海各地登陆骚扰。但是,在中共内部,争论最多的,还是与苏共的关系。毛泽东坚持要"反帝反修"一起来,于是两党越闹越僵。在苏共于六一年十月的二十二上大通过了新党章后,两党矛盾急剧上升。在六二年一年里,双方利益或观点激烈冲突的事件就有:伊犁动乱;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同意与美英商谈防止核扩散协议;中印边境冲突;撤走援华专家;催讨朝鲜战争时的军火贷款;中苏边境冲突;东欧五国在它们的党代会上点名围攻中共。苏联报纸也开始批判中共。中共在六二年底开始反击,在报上痛骂意大利、法国和印度的共产党。但是正式向苏共叫阵,则是六三年七月十四日苏共公布了给全体党员的公开信以后的事。"九评"的第一篇要到九月六日才发表,比这首词的日期晚得多。

  【附】 郭沫若原词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人六亿,加强团结,坚持原则。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听雄鸡一唱遍寰中,东方白。太阳出,冰山滴;真金在,岂销铄?有雄文四卷,

为民立极。桀犬吠尧堪笑止,泥牛入海无消息。迎东风革命展红旗,乾坤赤。

二十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1965.5)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看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精神:大陆学者对毛泽东精神内涵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爱国主义、共产主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等等。台湾政论家李敖在《毛泽东的精神就是民族复兴的光辉道路》一文中说:“毛泽东精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就是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活得顶天立地的精神,它是从唐代以来中华民族久失了的浩然之气和天行健、自强不息的精神,是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面对保国、保种、保教的三重危机的挑战而激应出的勇敢的应战精神,它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李敖的“五自”说与大陆学者的意见有很多相通之处,不过他从中华民族发展史角度审视,表现出的开阔眼光更启发人们去作深入思考。

毛泽东精神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它起始于五四运动前夕,初步形成于井冈山时期,充分发展于长征路上,发扬光大于以后岁月里。长征前后是毛泽东诗词创作的巅峰,而这个时期产生的毛泽东诗词更是将毛泽东精神作了集中体现,显示出毛泽东独特的艺术精神。

 

 

 

 

 

 

 

 

 

 

 

 

 

 

 

走近一位伟大的诗人

——纪念毛泽东辞世32周年

   

    今天,是毛泽东辞世32年周年的日子。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旁征博引,说古论今,气势恢弘,意境深邃,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在艺术上赋予中国古典诗词以新的生命与活力。他的不朽佳作当年曾脍炙人口,今天读起来仍令人回味无穷。

    毛泽东诗词纪录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和中国革命的历程,更是诗人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上个世纪20年代,“橘子洲头”一位热血青年以“鹰击长空”的气概,“指点江山,激昂文字”,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为己任,立誓“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而“环球同此凉热”则展示了诗人日臻成熟的理想与抱负。从《西江月 井冈山》到《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纪录了红色根据地的武装斗争;《七律 长征》浓缩了两万五千里的惊世之举;“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恰是中国革命与工农红军经过新的转折点的准确概括。经过坚苦卓绝的浴血奋斗,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一唱雄鸡天下白”的黎明。在毛泽东晚年的诗作中,展现了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壮观景象。从“喜看稻菽千重浪”的乡村,到“一桥飞架南北”的工程,祖国“到处莺歌宴舞”。而诗人则不断催促人们“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博学多识,对中国历史和中国古典文学更有独到的研究和见解。他的诗不仅引用大量典故,且处处洋溢着强烈的厚今薄古思想倾向。他以“飞将军”比喻反围剿中的红军;以“舜尧”比喻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各族人民群众。但谈到“秦皇汉武”,却是“略输文采”;说起“唐宗宋祖”,也是“稍逊风骚”;即使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不过“只识弯弓射大雕”而已。面对肆虐千年的血吸虫,虽然“华佗无奈小虫何”,但新中国却创造了“纸船明珠照天烧”的奇迹。面对翻天覆地的变化,毛泽东坚信“神女应无恙”,也“当惊世界殊”。

    读毛泽东的诗词,你时时可以感到其字里行间所蕴藏着的那种宏大的气势,而这正是基于诗人自身的那种做为一个伟大革命家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气魄。如果说,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展现了革命青年的抱负与作为,那“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则标志着诗人已成长为一个“胸中有雄兵百万”的成熟的军事指挥家。一句“万水千山只等闲”,概括了红军的英勇无畏。纵然在“风吹浪打”之中,诗人仍保持“胜似闲庭信步”般的心态。当国际反华势力掀起一场大合唱,形成“高天滚滚寒流急”、“万花纷谢一时稀”的险恶局面时,毛泽东泰然处之、淡然一笑“小小环球,有几个苍蝇碰壁”,不过是“蚂蚁缘槐夸大国”,但“蚍蜉撼树谈何易”。试想,如果没有“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无畏气概,毛泽东是不可能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改写中国近代历史的。

    也正是基于这种独特的气魄,加上诗人自身的浪漫气质,便使他的诗词具有一种既广阔博大又幽静深远的意境,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读罢使人回味无穷,心旷神怡,也给中华民族的文学宝库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当我们读到“山舞银蛇,原驰蜡像”的佳句,怎能不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瑰丽的北国风光呢?当我们遇到一个“辽阔江天万里霜”的秋日时,用什么样语言形容才算准确和精彩呢?惟有“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当我们来到北戴河海滨、遇到一场“大雨落幽燕”时,我们大可不必失望,因为我们可尽情地体味毛泽东为我们描述的“白浪滔天”、“一片汪洋”是怎样一番壮观景象。当我们以不拔的毅力登上高山之巅时,会体会到“无限风光在险峰”既是一种美好的意境,又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而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多少年来,又激励了多少不同地区、不同肤色的好汉们的光荣与梦想。

    基于诗人的气魄和浪漫气质,使他的诗词具有一种既广阔博大又幽静深远的意境,给中华民族的文学宝库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而他在抒发浪漫情怀的时候,也不时穿插着历史人物及其典故,浪漫中不乏诙谐,且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使人读罢回味无穷,心旷神怡。当他在万里长江上“胜似闲庭信步”的时候,想起“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当他在庐山顶上“冷眼向洋看世界”的时候,又想起“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

    毛泽东离开我们已经32年了。“人生易老天难老”。吟诵毛泽东诗词,深感其中所闪耀的思想火花、蕴涵的人生哲理和其在文学、艺术、语言方面的价值必定是永不磨灭的。

  毛泽东接手的,是一个四分五裂、人心离散、被列强用经济直至军事手段肆意蹂躏的中国。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中国有原子弹、氢弹守卫国门,有卫星傲视着世界,中华民族在近代以来第一次以从未有过的尊严和凝聚力,屹立在世界舞台。假如历史上没有毛泽东,中国持续了近百年的混乱,至少还要继续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当然,假如历史上没有毛泽东,或许就不会有“文革”、“右派”这些令中国人心悸的名词儿,或许也不会有文物的大破坏、知识分子的大乱离。然而,即使在毛泽东时代的最后20年间,也就是被一些人给予很低评价的20年,连“大跃进”的经济灾难也估算在内,中国的国民收入在1957年至1975年仍翻了一番多——人均增加63%!曾经长期被轻蔑为“东亚病夫”的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小于比利时工业规模的工业开始,到毛泽东时代结束时,却以世界上6个最大工业国之一的姿态出现了。

  假如历史上没有毛泽东,以中国人的聪明智慧,或许这些成就也迟早会取得。然而,我们或许却没有机会欣赏到他深邃锐利的哲学思想、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得心应手的斗争艺术和驾驭全局的领导才能,欣赏不到他过人的凝聚力和伟大品格的感染力,欣赏不到他作为“世界级”伟人的超人魅力。

  “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巴基斯坦前总理本•布托这样称颂毛泽东,“毫无疑问,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则如是感叹:“由于毛泽东的逝世,人类思想的一座灯塔熄灭了。”

  历史之流如黄河、长江,注定要东流入海。然而,没有了三峡的长江、不见壶口瀑布的黄河,又会失去多少壮丽,减少多少奔放?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智慧也是集体的结晶,然而,许多思想火花、精神火炬却是毛泽东独有的,正如三峡之于长江、飞瀑之于黄河!

  因此,历史要感谢毛泽东,他用“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气概,推动了历史。

友情链接
  • 山西省教育厅
  • 山西省招生考试网
  • 中国教育科研网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 版权所有:晋城职业技术学院
  • 地址:晋城市风台东街1658号
  • 晋公网备案:1405000002000715号
  • 晋ICP备11001904号-1号
  • 书记信箱
  • 院长信箱
  • 信息公开网
  •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OA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 JI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现任领导
    • 学院校训
    • 美丽校园
  • 机构设置
    • 教学部门
    • 党政部门
    • 教辅部门
  • 党建思政
    • 思想建设
    • 组织建设
    • 党风廉政建设
    • 清风文苑
  • 教学科研
    • 课题管理
    • 科研动态
    • 教学管理
    • 师资队伍
    • 精品课程
  • 招生就业
    • 招生工作
    • 就业工作
    • 就业信息网
    • 专升本
    • 实训基地
  • 校企合作
    • 晋城旅游职业教育集团
    • 晋城光机电职业教育集团
    • 产业学院
  • 校园文化
    • 团委工作
    • 学生园地
    • 职工之家
    • 文明创建
  • 智慧校园
    • 智慧-校园
    • 智能办公系统
    • 图书馆
    • 信息管理平台
  • 优质校验收专题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内容 > 思想教育 > 人文素质 >
“不朽的华章——毛泽东诗词”选辑
作者:佚名
添加时间:2014-03-29
文章出处:本站原创
审核:宣传部

 

“不朽的华章——毛泽东诗词”选辑

 

第一篇章    少年心事当拿云    无情未必真豪杰

一、七古·咏蛙(1910)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二、虞美人·赠杨开慧(1920)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凭。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三、贺新郎·别友 (1923.11)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翻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环宇。重比翼,和云翥。

  【注释】

  挥手从兹去: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热泪欲零:零,与"零落"的零同义,也是落的意思。《古诗十九首》之十,"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人有病,天知否:原为"重感慨,泪如雨"。

  横塘:东门小吴门外清水塘。一九二一年冬至二三年四月,毛泽东租了清水塘边的一所茅屋,家住兼作中共湘区委员会会址,旧址现为纪念馆。"横塘"也是典故,在古诗中常作女子居住之处。唐崔颢(hao4)《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凭割断:请割断之意。

  翥(zhù):奋飞。最后两韵原为,"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山欲堕,云横翥。"

  【题解】一九二三年四月,湖南省长赵恒惕下令通缉"过激派"毛泽东。毛离开长沙去武汉,转上海,然后赴广州参加六月的中共三大,直至二四年秋才回湖南搞农运。这首词是与妻子杨开慧分别时所作。

四、沁园春·长沙(1925)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第二篇章    战地黄花分外香    血雨腥风应有涯

五、西江月.井冈山(1928 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注释】

井冈山: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

岿(kuī)然:高峻独立。

黄洋界(gài):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

【题解】一九二八年八月,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命令红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下井冈山开赴湘南。赣军乘虚进攻井冈山。八月三十日,四个团的敌军攻打黄洋界。当时山上只有红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打到下午,红军子弹所剩无几,靠石块御敌。在此关键时刻,红军扛来一门坏的迫击炮和仅有的三发炮弹。前二发都是哑炮,第三发不但响了,而且恰巧落在敌军指挥部,上山之敌慌忙撤退。红军在哨口守了一夜,第二天发现山下空无人影,原来敌军以为红军主力二十八团(只有南昌起义的正规军改编的二十八团有炮)已经回到井冈山,因此连夜撤走了。

【作法】西江月是极少数平仄韵混押的词之一,毛泽东在这首词里是以湖南方言押的韵。

六、采桑子·重阳 (1929.10)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释】

  采桑子:词牌名,本于古乐采桑曲。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一九二九年的重阳是十月十一日。

  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题解】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七、忆秦娥·娄山关(1935.02)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释】

忆秦娥:词牌名,本于李白诗“秦娥梦断秦楼月”。

娄山关:遵义市之北,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

【题解】一九三五年一月十六日至十八日,遵义会议开了三天,随后红军就经娄山关北上四川,想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会合。二月五日,在一个叫“鸡鸣三省”(四川,贵州,云南)的村庄,博古把军事指挥权正式移交给毛泽东。上任伊始的毛泽东求胜心切,敌情未明而猛功四川土城。没料到四川辣子们十分打得,红军兵数千,败下阵来。毛泽东当机力断,决定放弃和张国焘会合的这一长征初始目标,回贵州攻打战斗力薄弱的黔军。这是长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黔军企图凭娄山关天险力阻红军,会合川军、滇军和中央军聚歼红军于云贵川交界处。彭德怀亲自带兵以急行军在二月二十六日下午抢占娄山关,接着几天,又在娄山关周围歼敌二个师,取得了自从惨败湘江,损失一半人马以来的长征途上的第一个大胜利。这首词,应该是作于二月二十六日左右。

八、念奴娇·昆仑(1935.10)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原注】

  前人(编者按:指宋张元,见《诗人玉屑•知音•姚嗣宗》)所谓"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的是飞雪。这里借用一句,说的是雪山。夏日登?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朝天宝时歌女。

  昆仑:是我国最大的山脉之一,西起帕米尔高原,沿新疆西藏边界向东延伸。东端分为北中南三支。南支可可西里山,是长江上游通天河的一些支流的源头。南支东延为青海境内的巴颜喀拉山,是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山东接四川的岷山和邛崃山处,是一片海拔六千公尺的雪原,毛泽东在岷山所看到的就是昆仑山的这片余脉。

  倚天抽宝剑: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李白《大猎赋》,"于是擢倚天之剑"。

  遗:赠送之意。

  【作法】连着三个"一截",只为立意新奇,平仄破了又何妨?

第三篇章    红军不怕远征难    风流人物今朝看

九、七律·长征(1935.10)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weī yí ):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十、清平乐·六盘山(1935.10)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注释】

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

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一九六一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

长缨: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注释。

苍龙:《后汉书•张纯传》,“苍龙甲寅”。注曰,“苍龙,太岁也”。古时以太岁为凶神恶煞,太岁在地上,与天上岁星相应 

十一、沁园春·雪 (1936.02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原注】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注释】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风骚:《诗经•国风》和屈原的《离骚》,泛指文学。

天骄:汉朝人称匈奴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

成吉思汗(hán):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蒙古征服者。

射雕:《史记•李广传》称匈奴善射者为“射雕者”。

【题解】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

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第四篇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    人间正道是沧桑

十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0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注释】

  钟山:南京中山门外紫金山。

  虎踞龙盘:《三国志》诸葛亮与孙权论金陵说,"钟阜龙蟠,石城虎踞。"

  慨而慷: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追穷寇:《孙子兵法•军争篇》有"围师必阙(网开一面之意),穷寇勿迫"。

  霸王:指西楚霸王项羽。鸿门宴上,他听了项伯的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没有杀刘邦。后来刘邦项羽血战连年,终于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双方士兵为和平连呼万岁。项羽守约退兵,刘邦却立即背信弃义地围攻项羽于垓下,他的部下更把楚霸王分尸为五。事迹见《史记•项羽本纪》。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是李贺的诗句,见《采桑子•重阳》注释。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葛洪《神仙传•麻姑》里,麻姑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题解】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第五篇章    萧瑟秋风今又是    敢教日月换新天

十三、浪淘沙·北戴河 (1954)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注释】

  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魏武、碣石:魏武帝曹操于建安十二年(公元二零七年)北伐乌桓,路过碣石山。碣石山在北戴河外,靠近渤海,汉朝时还在陆上,到六朝时已经沉到渤海里了。曹操登临碣石山,写了《步出夏门行》四首,第二首有"东临碣石,以观苍海......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十四、水调歌头·游泳  (1956.06)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水调本为一曲子,歌头是曲子开头部分。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三国吴孙皓时欲从南京迁都到武昌,民谣曰,“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子在川上曰:《论语•子罕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指时间如河水飞

逝。一桥飞架:指武汉长江大桥,该桥为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桥梁,是五十年代重大工

程之一,于五五年开工,五七年建成通车。当时正在施工中,故属“宏图”。

天堑:南北朝时陈朝的孔范,称长江为天堑,见《南史•孔范传》。

西江石壁:指计划中的长江三峡大坝。

巫山云雨:巫山有神女峰。宋玉《高唐赋》,称楚襄王梦见神女,神女说她“旦为行云,暮为行雨。”

【题解】 一九五六年六月一日,毛泽东从武昌游过长江到达汉口。六月三日,第二次游过长江,从汉阳穿

过长江大桥桥洞到武昌。四日,第三次游过长江,也是从汉阳到武昌。 

十五、蝶恋花·答李淑一 (1957.05.11)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注释】

  李淑一:当时是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师,杨开慧的好友。

  杨柳:杨开慧(参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题解)和李的丈夫柳直荀(一九三三年在湖北洪湖战役中牺牲)。

  嫦娥:《后汉书•天文志》注,"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女亘〕娥窃之以奔月。"

  吴刚:《酉阳杂俎》称汉朝西河人吴刚,学仙犯错,被罚在月宫砍桂树。树高五百丈,刚砍过的地方立刻长好,因此他一直在砍。

  伏虎:指革命胜利。

【题解】

  一九五七年春节,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谈她读了毛诗的感想,并附了一首她在三三年听到柳直荀牺牲时写的菩萨蛮。毛泽东五月十一日回信,"淑一同志:惠书收到了。过于谦让了。我们是一辈的人,不是前辈后辈关系,你所取的态度不适当,要改。已指出'巫峡',读者已知所指何处,似不必再出现'三峡'字样。大作读毕,感慨系之。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吧。有《游仙》一首为赠。这种游仙,作者自己不在内,别于古之游仙诗。但词里有之,如咏七夕之类。(下面为这首蝶恋花?quot;正式发表时,词题改为"赠李淑一",后又改为"答李淑一"。李淑一词中有"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句,故此毛泽东上来就回答了烈士的去处的问题。

【作法】

  这是毛词中唯一的上下阙不同韵的词。毛泽东宁愿转韵也要用蝶恋花这个词牌。

【附】 李淑一原词《菩萨蛮•惊梦》

  兰闺索莫翻身早,夜来触动离愁了。底事太难堪,惊侬晓梦残。    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醒忆别伊时,满衫清泪滋。 

十六、七律·到韶山 (1959.06)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注释】

  逝川:指时间。见《水调歌头•游泳》注释。

  菽:豆类。

  遍地英雄:此句原作"人物峥嵘胜昔年"。

【题解】

  毛泽东一九五九年九月十三日致胡乔木的信,"'霸主'指蒋介石。这一联写那个时期的阶级斗争。通首写三十二年的历史。"

第六篇章    冷眼向洋看世界    沧海横流显本色

十七、七律·登庐山 (1959.07.01)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注释】

  四百旋:庐山盘山公路三十五公里,有近四百处转弯。

  九派、三吴:毛泽东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致钟学坤的信,"九派,湘、鄂、赣三省的九条大河。究竟哪九条,其说不一,不必深究。三吴,古称苏州为东吴,常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

  陶令:陶渊明。曾作彭泽令八十八天。

  桃花源:见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一渔人溯着溪流而上,发现尽头处是一片桃林,将一群秦朝避难者的后代,与尘世隔绝;他们在山中过着自给自足,无优无虑的隐居生活。

【题解】

  本诗原有小序,"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九日登庐山,望鄱阳湖,扬子江。千峦竞秀,万壑争流,红日方升,成诗八句。"当时毛泽东上山开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他在九月一日致《诗刊》的信里说,"近日写了两首七律,录上正改。自以为可,可以上《诗刊》。"又说,"近日右倾机会主义猖狂进攻,说人民事业这也不好,那也不好, … 我这两首诗,也算是答复那些王八蛋的?

十八、卜算子·咏梅 (1961.12)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骆宾王诗用数名,人称卜算子。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取卖卜算命的意思。

风雨送春归: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附】 陆游原词《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十九、七律·冬云 (1962.12.26)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注释】

   罴(pí):或称人熊,比熊大。

【作法】

  这首诗上来的"飞"和"稀"是五微,下面的"吹"、"罴"、"奇"属于四支。《冬云》押得是四支大韵,组合力强的字多得是,大可不必从五微借字,而且一借就是两个。

【题解】这是毛泽东为自己七十岁生日(中国传统算法)作的诗。

二十、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1963.01.09)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注释】

  蚂蚁缘槐: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有个叫淳于棼的人,一天喝醉梦见自己在"大槐安国"当了驸马,做了南柯郡太守,醒来才知是梦。后来他在屋后发现一个白蚂蚁穴,还建有王城,

  原来这就是"大槐安国"。

  蚍蜉撼树:唐韩愈《调张藉》,"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西风落叶下长安:唐贾岛《忆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下长安。"

  鸣镝:响箭,汉时匈奴冒顿单于用来发号司令。有人称,"我们的文章如同响箭一般飞过去,修正主义招架不住了,如同西风卷落叶一般,纷纷败下阵来。"

  【题解】

  这首词,自六四年初纪念毛泽东七十诞辰发表以来,就被说成是写中苏论战的。

  一九六二年是中共的多事之秋。国外,美国上来一个雄心勃勃的肯尼迪,宣称要支持所有朋友,反对一切敌人。年初,美军顾问进入了越南。中国的另一个有麻烦的邻居 --印度,则被肯尼迪称为落后国家的"民主橱窗",并多次公开指出,美国必须帮助印度,让它成为亚非国家的榜样,使它们不至于向中国学习。台湾也派遣了多支武装小分队在沿海各地登陆骚扰。但是,在中共内部,争论最多的,还是与苏共的关系。毛泽东坚持要"反帝反修"一起来,于是两党越闹越僵。在苏共于六一年十月的二十二上大通过了新党章后,两党矛盾急剧上升。在六二年一年里,双方利益或观点激烈冲突的事件就有:伊犁动乱;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同意与美英商谈防止核扩散协议;中印边境冲突;撤走援华专家;催讨朝鲜战争时的军火贷款;中苏边境冲突;东欧五国在它们的党代会上点名围攻中共。苏联报纸也开始批判中共。中共在六二年底开始反击,在报上痛骂意大利、法国和印度的共产党。但是正式向苏共叫阵,则是六三年七月十四日苏共公布了给全体党员的公开信以后的事。"九评"的第一篇要到九月六日才发表,比这首词的日期晚得多。

  【附】 郭沫若原词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人六亿,加强团结,坚持原则。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听雄鸡一唱遍寰中,东方白。太阳出,冰山滴;真金在,岂销铄?有雄文四卷,

为民立极。桀犬吠尧堪笑止,泥牛入海无消息。迎东风革命展红旗,乾坤赤。

二十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1965.5)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看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精神:大陆学者对毛泽东精神内涵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爱国主义、共产主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等等。台湾政论家李敖在《毛泽东的精神就是民族复兴的光辉道路》一文中说:“毛泽东精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就是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活得顶天立地的精神,它是从唐代以来中华民族久失了的浩然之气和天行健、自强不息的精神,是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面对保国、保种、保教的三重危机的挑战而激应出的勇敢的应战精神,它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李敖的“五自”说与大陆学者的意见有很多相通之处,不过他从中华民族发展史角度审视,表现出的开阔眼光更启发人们去作深入思考。

毛泽东精神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它起始于五四运动前夕,初步形成于井冈山时期,充分发展于长征路上,发扬光大于以后岁月里。长征前后是毛泽东诗词创作的巅峰,而这个时期产生的毛泽东诗词更是将毛泽东精神作了集中体现,显示出毛泽东独特的艺术精神。

 

 

 

 

 

 

 

 

 

 

 

 

 

 

 

走近一位伟大的诗人

——纪念毛泽东辞世32周年

   

    今天,是毛泽东辞世32年周年的日子。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旁征博引,说古论今,气势恢弘,意境深邃,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在艺术上赋予中国古典诗词以新的生命与活力。他的不朽佳作当年曾脍炙人口,今天读起来仍令人回味无穷。

    毛泽东诗词纪录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和中国革命的历程,更是诗人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上个世纪20年代,“橘子洲头”一位热血青年以“鹰击长空”的气概,“指点江山,激昂文字”,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为己任,立誓“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而“环球同此凉热”则展示了诗人日臻成熟的理想与抱负。从《西江月 井冈山》到《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纪录了红色根据地的武装斗争;《七律 长征》浓缩了两万五千里的惊世之举;“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恰是中国革命与工农红军经过新的转折点的准确概括。经过坚苦卓绝的浴血奋斗,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一唱雄鸡天下白”的黎明。在毛泽东晚年的诗作中,展现了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壮观景象。从“喜看稻菽千重浪”的乡村,到“一桥飞架南北”的工程,祖国“到处莺歌宴舞”。而诗人则不断催促人们“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博学多识,对中国历史和中国古典文学更有独到的研究和见解。他的诗不仅引用大量典故,且处处洋溢着强烈的厚今薄古思想倾向。他以“飞将军”比喻反围剿中的红军;以“舜尧”比喻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各族人民群众。但谈到“秦皇汉武”,却是“略输文采”;说起“唐宗宋祖”,也是“稍逊风骚”;即使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不过“只识弯弓射大雕”而已。面对肆虐千年的血吸虫,虽然“华佗无奈小虫何”,但新中国却创造了“纸船明珠照天烧”的奇迹。面对翻天覆地的变化,毛泽东坚信“神女应无恙”,也“当惊世界殊”。

    读毛泽东的诗词,你时时可以感到其字里行间所蕴藏着的那种宏大的气势,而这正是基于诗人自身的那种做为一个伟大革命家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气魄。如果说,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展现了革命青年的抱负与作为,那“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则标志着诗人已成长为一个“胸中有雄兵百万”的成熟的军事指挥家。一句“万水千山只等闲”,概括了红军的英勇无畏。纵然在“风吹浪打”之中,诗人仍保持“胜似闲庭信步”般的心态。当国际反华势力掀起一场大合唱,形成“高天滚滚寒流急”、“万花纷谢一时稀”的险恶局面时,毛泽东泰然处之、淡然一笑“小小环球,有几个苍蝇碰壁”,不过是“蚂蚁缘槐夸大国”,但“蚍蜉撼树谈何易”。试想,如果没有“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无畏气概,毛泽东是不可能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改写中国近代历史的。

    也正是基于这种独特的气魄,加上诗人自身的浪漫气质,便使他的诗词具有一种既广阔博大又幽静深远的意境,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读罢使人回味无穷,心旷神怡,也给中华民族的文学宝库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当我们读到“山舞银蛇,原驰蜡像”的佳句,怎能不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瑰丽的北国风光呢?当我们遇到一个“辽阔江天万里霜”的秋日时,用什么样语言形容才算准确和精彩呢?惟有“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当我们来到北戴河海滨、遇到一场“大雨落幽燕”时,我们大可不必失望,因为我们可尽情地体味毛泽东为我们描述的“白浪滔天”、“一片汪洋”是怎样一番壮观景象。当我们以不拔的毅力登上高山之巅时,会体会到“无限风光在险峰”既是一种美好的意境,又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而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多少年来,又激励了多少不同地区、不同肤色的好汉们的光荣与梦想。

    基于诗人的气魄和浪漫气质,使他的诗词具有一种既广阔博大又幽静深远的意境,给中华民族的文学宝库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而他在抒发浪漫情怀的时候,也不时穿插着历史人物及其典故,浪漫中不乏诙谐,且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使人读罢回味无穷,心旷神怡。当他在万里长江上“胜似闲庭信步”的时候,想起“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当他在庐山顶上“冷眼向洋看世界”的时候,又想起“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

    毛泽东离开我们已经32年了。“人生易老天难老”。吟诵毛泽东诗词,深感其中所闪耀的思想火花、蕴涵的人生哲理和其在文学、艺术、语言方面的价值必定是永不磨灭的。

  毛泽东接手的,是一个四分五裂、人心离散、被列强用经济直至军事手段肆意蹂躏的中国。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中国有原子弹、氢弹守卫国门,有卫星傲视着世界,中华民族在近代以来第一次以从未有过的尊严和凝聚力,屹立在世界舞台。假如历史上没有毛泽东,中国持续了近百年的混乱,至少还要继续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当然,假如历史上没有毛泽东,或许就不会有“文革”、“右派”这些令中国人心悸的名词儿,或许也不会有文物的大破坏、知识分子的大乱离。然而,即使在毛泽东时代的最后20年间,也就是被一些人给予很低评价的20年,连“大跃进”的经济灾难也估算在内,中国的国民收入在1957年至1975年仍翻了一番多——人均增加63%!曾经长期被轻蔑为“东亚病夫”的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小于比利时工业规模的工业开始,到毛泽东时代结束时,却以世界上6个最大工业国之一的姿态出现了。

  假如历史上没有毛泽东,以中国人的聪明智慧,或许这些成就也迟早会取得。然而,我们或许却没有机会欣赏到他深邃锐利的哲学思想、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得心应手的斗争艺术和驾驭全局的领导才能,欣赏不到他过人的凝聚力和伟大品格的感染力,欣赏不到他作为“世界级”伟人的超人魅力。

  “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巴基斯坦前总理本•布托这样称颂毛泽东,“毫无疑问,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则如是感叹:“由于毛泽东的逝世,人类思想的一座灯塔熄灭了。”

  历史之流如黄河、长江,注定要东流入海。然而,没有了三峡的长江、不见壶口瀑布的黄河,又会失去多少壮丽,减少多少奔放?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智慧也是集体的结晶,然而,许多思想火花、精神火炬却是毛泽东独有的,正如三峡之于长江、飞瀑之于黄河!

  因此,历史要感谢毛泽东,他用“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气概,推动了历史。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JI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友情链接
  • 教育部
  • 晋城在线
  • 中国期刊网
  • 中国禁毒展览馆
  • 山西省教育厅
  • 山西省招生考试网
  • 中国教育科研网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教育教学
招生网 图书馆 成人教育 教务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晋城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晋城市风台东街1658号 晋公网备案:1405000002000715号 晋ICP备11001904号-1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