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课题主持人王民老师和窦树德老师在北京研讨会上
窦树德与联合国副秘书长霍普金斯教授、美国田纳西州茹莎林博士在研讨会上
可持续发展教育与“绿色大学”的建设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数学与科学教育系 窦树德
[摘 要] 在人口与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现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思潮,而可持续发展教育也成为当今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推动高校积极开展“绿色大学”建设,通过建设“绿色校园”、开展“绿色服务”、培养具有“绿色观念”和“绿色素质”的“绿色人才”,也就成为促进学校自身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教育 绿色大学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或称“永续发展”)是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CED) 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报告中,首先诠释的观念,该观念不仅在世界各国引发了广泛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思潮之一。
WCED在报告中,定义“可持续发展”为:“能满足当代的需要,同时不损及未来世代并满足其需要的发展”(Development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pres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ability of future generations to meet their own needs)(WCED 1987)。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人类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思考的第二个里程碑。18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出席大会,会议讨论并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又称《地球宪章》,规定国际环境与发展的27项基本原则)、《21世纪议程》(确定21世纪39项战略计划)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防治地球变暖)和《生物多样化公约》(制止动植物濒危和灭绝)两个公约。
《21世纪议程》,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推向行动,树立了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观点,确立了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发展的新战略。可持续发展从此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由来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伴随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而产生的,具体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它既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手段。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在环境教育和发展教育的基础上,重新定向适应可持续发展而出现的。它是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上,重新提出目标、内容和方法。与环境教育相比,要广泛和深刻一些。可持续发展教育不仅要求人们珍惜资源、爱护环境,还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观念,具体包括: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人类发展观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类自身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变革;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994年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的第六章 《教育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中的第21条,首次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可持续思想的灌输,在小学《自然》课程,中学《地理》课程中纳入资源、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在高等学校普遍开展《发展与环境》课程,设立与可持续密切相关的研究生专业,如环境学等,将可持续思想贯穿于从初等到高等的整个教育过程中”。第25条:“加强文化宣传和科学普及活动,组织编写出版通俗的科普读物,利用报刊、电影、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文化宣传和公众教育,举办各种类型的短训班,提高全民的文化科学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加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道德教育” 。相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研究是为数不多的,还处在起步阶段。大陆地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主要是政府推动,通过研究项目推进。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王民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缘起、国际比较与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基本概念框架建立研究》在可持续发展教育及国际可持续发展教育交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在北京师范大学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基地,开设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生班的课程。
三、“绿色大学”建设及其进展
“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替代词。“绿色大学”是近年来在世界各国逐步兴起的新生事物,它是全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校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通过“绿色大学”建设,将促进社会“绿色意识”的形成,促进“绿色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将促进高等院校自身的持续发展。
大学绿色教育及“绿色大学”建设进展
在今天的英国,大多数学校都认为: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对环境问题没有责任感和危机感,而把环境置之度外,那么就是教育的失败。在澳大利亚,使学生“理解并关注对自然环境的守护,并且有致力于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已明确地写进了21世纪初的国家学校教育战略目标中。显然,这样的教育目标应对了人类社会发展最前沿的问题,而考察一所大学是否是一流的,就是要看她是否能跟踪这个时代最前沿的问题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的效率。
我国的大学环境教育始于30年前,开始以培养环境保护专门人才为目标,普及性的环境教育则侧重于学生的环境教育活动等。随着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环境教育发展十分迅速,形式包括了开设环境教育公共课程、学生的环保社团活动、社会环境教育服务、倡导绿色科研等一系列的绿色教育内容。随着“绿色文明”建设,特别是“绿色教育”的深入开展,“绿色大学”一词被提了出来。
关于“绿色大学”概念,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观点。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认为:所谓“绿色大学”建设,就是围绕人的教育这一核心,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原则、指导思想落实到大学各项活动中、融入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叶平教授认为:“绿色大学”主要指全面贯彻和渗透生态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时代大学,是大学的“绿色”荣誉和形象,是在高等教育层面推进绿色文明的大学,是新世纪大学发展的文明方向,也是大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社会精神文明工程。
当前,我国“绿色大学”建设是与绿色教育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的。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998年,清华大学率先提出创建“绿色大学”的构想,并向国家环保局提交了具体“创建绿色示范工程”的建设方案。国家环保局于1998年5月批复了清华大学的项目报告。在国家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资助下,清华大学又提出了“绿色大学计划”,其创建模式为“开展绿色教育、倡导绿色科技、建设绿色校园”的“三绿工程”。2001年,清华大学成为首家国家环保局正式命名的“绿色大学”。
2.1999年5月,国内外20多所大学在清华大学召开了“大学绿色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世界自然基金会、教育部、国家环保局、中国环境报的领导和专家、记者,英国索斯班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亚格利福士大学和王室摩尔本工业大学,中国的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等有关专家、学者。会议的主题为“绿色大学教育的挑战、经验和建设”。其目的是提高大学对开展绿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绿色大学”教育的整体思路和方法,并在中国推动“绿色大学”建设工作。会上成立了“全国大学绿色教育协会筹备委员会”,并发表了《长城宣言:中国大学绿色教育计划行动纲要》。
3.2000年5月,由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大学绿色教育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国家环保局、黑龙江省环保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原广州师范学院等政府组织与高校的官员、专家和学者。
会议就在高校开展绿色教育、创建“绿色大学”等方面广泛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形成了观念上的共识:
(1) 与过去大学办学缺少环境保护思想,没有环境保护目标相比,绿色大学是一种办学理念的转变,其目标是培养具有“绿色思想”的大学生;
(2) “绿色大学”的产生是与全球环境问题密切相关,是时代的产物,是环境保护形势的新发展;
(3) 绿色教育是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组织者不应只是学者,而且应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4) 绿色教育的教学研究人员应是环境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整合的人才,并积极在高校开设环境类课程;
(5) 在高校建立主干课程,并争取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提升为必修课。教学内容包括观念、知识、规范三个层次,教学过程中体现行动、哲学及思维方式的变革。
4.受全球环境保护形势发展和清华大学创建“绿色大学”的影响,我国许多高校积极开展“绿色大学”创建活动,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提出了“建好一个中心、搞好三个推进”的“绿色大学”建设模式,即“建好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搞好环境理论研究、环境宣传教育和环境行动三个推进”。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初提出在广东珠海校区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全国首家“绿色大学”的设想并正在实施。2002年6月,中山大学也提出创建“绿色大学”的设想,并积极开展有关“绿色大学”评估标准的研究工作。2001年,天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19所高校学生会联合倡议创建“绿色大学”。2001年,云南省14所高校向全省高校发出倡议,希望全省高校加入到全国“绿色大学”的创建行列中。合并后的广州大学在原来环境教育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上,于2001年也提出了自己的“绿色教育计划”,从开设全校绿色教育课程、开展绿色科学研究、加强绿色网站建设和提升培养高级绿色教育专门人才等方面,不断提高其环境教育的能力,为“绿色大学”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本世纪以来,大学绿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向着纵深发展,许多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环境教育研究机构,参与研究与实际工作的高校教师涉及各个领域和学科,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环境教育理论、基础教育的环境教育、“绿色大学”等方面。
可以看出,随着传统环境教育内涵的增长和外延的扩张,环境教育已向纵深发展成为一种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其教育思想更注重从浅层生态学向深层生态学深入。实际上,“绿色大学”的创建意味着重新审视和构建现代教育理念,意味着对现有的大学教育教学体系进行系统的变革。创建“绿色大学”绝不仅是建设“绿化大学”这么简单,应当是学校在教育和教学的整个系统中贯穿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论,整个学校应该节能降耗,环境优美,开放民主,兼容并蓄,文化多元,和谐共生,等等。从而使绿色教育和“绿色大学”的内涵从技术层面上升拓展到人文的视界。
绿色大学与环保特色大学和重点大学有很大区别。
从办学的理念来看,绿色大学就是用可持续发展理念作指导,立足学校长远发展来组织和实施学校当前的各项工作,保持学校持续发展潜力的大学。
从办学过程来看,绿色大学就是具体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不断自我否定进行连续可持续自我创新的过程。
从绿色大学所涉及的内容来看,它是科学教育内容与人文教育内容的统一,至少包括绿色科技、绿色教育和绿色校园三个部分。
参考文献:
[1] 王民.北京师范大学创建“绿色大学”的建设理念与基本内容研究[J].海峡两岸环境教育研讨会论文集,台中,2002,19~42
[2] 陈南等.“绿色大学”与广州大学城建设http://www.ggee.net/greenu/gzu.htm
[3]祝怀新.环境教育论[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18-19
[4]程舸等.高等师范院校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化环境教育之初探[J].广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43-49
[5] 王民.大陆地区绿色大学的建设案例分析,http://www1.nttu.edu.tw/green/www/go5/pf.htm
[6]中国高等环境教育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N].中国环境报,1998-3-5(4)
[7]陈南等.环境教育新进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版),2003(2):45-48
[8]陈南等.在师范院校中加快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程建设[J].环境教育,1998(4):6-7
[9]钱易、唐孝炎主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67-192
[10]陈南等.我们的地球——环境与发展知识[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301-325
可持续发展教育主课题网址http://www.wangminedu.com
主课题主持人王民老师和窦树德老师在北京研讨会上
窦树德与联合国副秘书长霍普金斯教授、美国田纳西州茹莎林博士在研讨会上
可持续发展教育与“绿色大学”的建设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数学与科学教育系 窦树德
[摘 要] 在人口与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现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思潮,而可持续发展教育也成为当今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推动高校积极开展“绿色大学”建设,通过建设“绿色校园”、开展“绿色服务”、培养具有“绿色观念”和“绿色素质”的“绿色人才”,也就成为促进学校自身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教育 绿色大学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或称“永续发展”)是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CED) 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报告中,首先诠释的观念,该观念不仅在世界各国引发了广泛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思潮之一。
WCED在报告中,定义“可持续发展”为:“能满足当代的需要,同时不损及未来世代并满足其需要的发展”(Development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pres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ability of future generations to meet their own needs)(WCED 1987)。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人类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思考的第二个里程碑。18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出席大会,会议讨论并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又称《地球宪章》,规定国际环境与发展的27项基本原则)、《21世纪议程》(确定21世纪39项战略计划)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防治地球变暖)和《生物多样化公约》(制止动植物濒危和灭绝)两个公约。
《21世纪议程》,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推向行动,树立了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观点,确立了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发展的新战略。可持续发展从此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由来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伴随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而产生的,具体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它既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手段。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在环境教育和发展教育的基础上,重新定向适应可持续发展而出现的。它是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上,重新提出目标、内容和方法。与环境教育相比,要广泛和深刻一些。可持续发展教育不仅要求人们珍惜资源、爱护环境,还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观念,具体包括: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人类发展观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类自身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变革;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994年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的第六章 《教育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中的第21条,首次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可持续思想的灌输,在小学《自然》课程,中学《地理》课程中纳入资源、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在高等学校普遍开展《发展与环境》课程,设立与可持续密切相关的研究生专业,如环境学等,将可持续思想贯穿于从初等到高等的整个教育过程中”。第25条:“加强文化宣传和科学普及活动,组织编写出版通俗的科普读物,利用报刊、电影、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文化宣传和公众教育,举办各种类型的短训班,提高全民的文化科学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加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道德教育” 。相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研究是为数不多的,还处在起步阶段。大陆地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主要是政府推动,通过研究项目推进。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王民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缘起、国际比较与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基本概念框架建立研究》在可持续发展教育及国际可持续发展教育交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在北京师范大学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基地,开设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生班的课程。
三、“绿色大学”建设及其进展
“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替代词。“绿色大学”是近年来在世界各国逐步兴起的新生事物,它是全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校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通过“绿色大学”建设,将促进社会“绿色意识”的形成,促进“绿色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将促进高等院校自身的持续发展。
大学绿色教育及“绿色大学”建设进展
在今天的英国,大多数学校都认为: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对环境问题没有责任感和危机感,而把环境置之度外,那么就是教育的失败。在澳大利亚,使学生“理解并关注对自然环境的守护,并且有致力于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已明确地写进了21世纪初的国家学校教育战略目标中。显然,这样的教育目标应对了人类社会发展最前沿的问题,而考察一所大学是否是一流的,就是要看她是否能跟踪这个时代最前沿的问题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的效率。
我国的大学环境教育始于30年前,开始以培养环境保护专门人才为目标,普及性的环境教育则侧重于学生的环境教育活动等。随着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环境教育发展十分迅速,形式包括了开设环境教育公共课程、学生的环保社团活动、社会环境教育服务、倡导绿色科研等一系列的绿色教育内容。随着“绿色文明”建设,特别是“绿色教育”的深入开展,“绿色大学”一词被提了出来。
关于“绿色大学”概念,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观点。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认为:所谓“绿色大学”建设,就是围绕人的教育这一核心,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原则、指导思想落实到大学各项活动中、融入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叶平教授认为:“绿色大学”主要指全面贯彻和渗透生态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时代大学,是大学的“绿色”荣誉和形象,是在高等教育层面推进绿色文明的大学,是新世纪大学发展的文明方向,也是大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社会精神文明工程。
当前,我国“绿色大学”建设是与绿色教育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的。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998年,清华大学率先提出创建“绿色大学”的构想,并向国家环保局提交了具体“创建绿色示范工程”的建设方案。国家环保局于1998年5月批复了清华大学的项目报告。在国家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资助下,清华大学又提出了“绿色大学计划”,其创建模式为“开展绿色教育、倡导绿色科技、建设绿色校园”的“三绿工程”。2001年,清华大学成为首家国家环保局正式命名的“绿色大学”。
2.1999年5月,国内外20多所大学在清华大学召开了“大学绿色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世界自然基金会、教育部、国家环保局、中国环境报的领导和专家、记者,英国索斯班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亚格利福士大学和王室摩尔本工业大学,中国的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等有关专家、学者。会议的主题为“绿色大学教育的挑战、经验和建设”。其目的是提高大学对开展绿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绿色大学”教育的整体思路和方法,并在中国推动“绿色大学”建设工作。会上成立了“全国大学绿色教育协会筹备委员会”,并发表了《长城宣言:中国大学绿色教育计划行动纲要》。
3.2000年5月,由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大学绿色教育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国家环保局、黑龙江省环保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原广州师范学院等政府组织与高校的官员、专家和学者。
会议就在高校开展绿色教育、创建“绿色大学”等方面广泛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形成了观念上的共识:
(1) 与过去大学办学缺少环境保护思想,没有环境保护目标相比,绿色大学是一种办学理念的转变,其目标是培养具有“绿色思想”的大学生;
(2) “绿色大学”的产生是与全球环境问题密切相关,是时代的产物,是环境保护形势的新发展;
(3) 绿色教育是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组织者不应只是学者,而且应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4) 绿色教育的教学研究人员应是环境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整合的人才,并积极在高校开设环境类课程;
(5) 在高校建立主干课程,并争取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提升为必修课。教学内容包括观念、知识、规范三个层次,教学过程中体现行动、哲学及思维方式的变革。
4.受全球环境保护形势发展和清华大学创建“绿色大学”的影响,我国许多高校积极开展“绿色大学”创建活动,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提出了“建好一个中心、搞好三个推进”的“绿色大学”建设模式,即“建好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搞好环境理论研究、环境宣传教育和环境行动三个推进”。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初提出在广东珠海校区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全国首家“绿色大学”的设想并正在实施。2002年6月,中山大学也提出创建“绿色大学”的设想,并积极开展有关“绿色大学”评估标准的研究工作。2001年,天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19所高校学生会联合倡议创建“绿色大学”。2001年,云南省14所高校向全省高校发出倡议,希望全省高校加入到全国“绿色大学”的创建行列中。合并后的广州大学在原来环境教育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上,于2001年也提出了自己的“绿色教育计划”,从开设全校绿色教育课程、开展绿色科学研究、加强绿色网站建设和提升培养高级绿色教育专门人才等方面,不断提高其环境教育的能力,为“绿色大学”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本世纪以来,大学绿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向着纵深发展,许多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环境教育研究机构,参与研究与实际工作的高校教师涉及各个领域和学科,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环境教育理论、基础教育的环境教育、“绿色大学”等方面。
可以看出,随着传统环境教育内涵的增长和外延的扩张,环境教育已向纵深发展成为一种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其教育思想更注重从浅层生态学向深层生态学深入。实际上,“绿色大学”的创建意味着重新审视和构建现代教育理念,意味着对现有的大学教育教学体系进行系统的变革。创建“绿色大学”绝不仅是建设“绿化大学”这么简单,应当是学校在教育和教学的整个系统中贯穿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论,整个学校应该节能降耗,环境优美,开放民主,兼容并蓄,文化多元,和谐共生,等等。从而使绿色教育和“绿色大学”的内涵从技术层面上升拓展到人文的视界。
绿色大学与环保特色大学和重点大学有很大区别。
从办学的理念来看,绿色大学就是用可持续发展理念作指导,立足学校长远发展来组织和实施学校当前的各项工作,保持学校持续发展潜力的大学。
从办学过程来看,绿色大学就是具体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不断自我否定进行连续可持续自我创新的过程。
从绿色大学所涉及的内容来看,它是科学教育内容与人文教育内容的统一,至少包括绿色科技、绿色教育和绿色校园三个部分。
参考文献:
[1] 王民.北京师范大学创建“绿色大学”的建设理念与基本内容研究[J].海峡两岸环境教育研讨会论文集,台中,2002,19~42
[2] 陈南等.“绿色大学”与广州大学城建设http://www.ggee.net/greenu/gzu.htm
[3]祝怀新.环境教育论[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18-19
[4]程舸等.高等师范院校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化环境教育之初探[J].广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43-49
[5] 王民.大陆地区绿色大学的建设案例分析,http://www1.nttu.edu.tw/green/www/go5/pf.htm
[6]中国高等环境教育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N].中国环境报,1998-3-5(4)
[7]陈南等.环境教育新进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版),2003(2):45-48
[8]陈南等.在师范院校中加快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程建设[J].环境教育,1998(4):6-7
[9]钱易、唐孝炎主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67-192
[10]陈南等.我们的地球——环境与发展知识[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301-325
可持续发展教育主课题网址http://www.wangmin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