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可持续发展教育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数学与科学教育系 朱保和
[摘要]:可持续发展教育是解决当今社会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教育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可持续发展教育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逐步形成完整的概念、目标、任务、原则,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可操作的途径。教育已被视为可持续发展前进的动力,成为创造可持续发展未来的重要领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教育
一、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简称ESD),可持续发展教育要建立在一些体现可持续的理想和原则基础之上:如代际公平、性别平等、社会宽容、消除贫困、环境保护和重建、自然资源保护、公正与和平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教育”基本上是价值观念的教育,核心是尊重他人,包括当代人和后代人,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我们居住的星球上的资源。教育使我们能够理解自己和他人,以及我们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联系,这种理解是构建尊重的坚实的基础。根据公正、责任、探索和对话,“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的,是要我们的行为和实践使所有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不被剥夺,过上完全的生活。
二、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在可持续发展运动中成长起来的。自上世纪中叶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环境恶化使得人类面临难以图存的境地。人们希望通过教育解决环境问题,消除环境危机,这就促成了环境教育的迅速发展,也使得环境教育从一开始就关注环境问题的解决。但是在实践中,环境教育并未能实现人们的理想,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期间,世界环境的持续恶化是人所共知的。由于环境危机的加深,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越来越复杂,这就导致有益于良性环境和生态的决策越来越困难,可持续发展教育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通过教育达到可持续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目标。
1、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的萌发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发表了著名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也称《布伦特兰报告》)。该报告列举了世界上发生的令人震惊的环境事件和一系列重大的全球环境问题,并指出,决定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是环境,进而系统地阐述了人类面临的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纲领,从保护环境资源、满足当代和后代的需要出发。为人类从战略的高度思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寻求人类经济社会健康、协调、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从环境教育的目标、性质、任务、内容等方面重新进行整合的思考出发,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EFS)”一词,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的早期倡议。
2、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的形成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通过的《21世纪议程》指出“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环境教育专家斯蒂芬·斯特林(Stephen Sterling)等向该大会提交的《善待地球:教育、培训和公众意识为可持续未来服务》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缩写为EFS)做出定义。1997年12月,为纪念第比利斯会议召开2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希腊政府在希腊塞萨洛尼举行的“国际社会与环境会议:可持续未来教育和公众意识”,正式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世界上的地位。
上述定义从多角度表述了可持续发展教育,其中,有的是从环境教育内容的角度出发,有的是从目的角度出发来表述的。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与目的与第比利斯会议提出的环境教育内容与目的实质上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在这一阶段,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已逐渐形成。
3、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的完善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许多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相互联系的关系越来越清楚,例如贫困、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人口增长、移民、营养不良、健康和艾滋病、气候变化、能源供给、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水、食品安全以及环境毒素。为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员安瑞克·赖夫认为,以往的环境教育以自然保护价值为中心,强调看得见的某些环境问题,虽然这方面的教育促进了学生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但是其远远没有把新的观察力完全渗入到正规教育系统之中。实践中的环境教育往往被简单处理为环境问题的研究,从而朝向技术主义的解决途径,不关注问题的真正病根——社会原因,即对与环境有关的政治、社会和经济问题缺乏质疑的、批判的考虑。环境教育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一直处于教育的边缘地位或者说未处于教育的重要地位,环境教育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环境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各个方面,把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简单化的教育无法解决环境危机,仅靠支离破碎的环境教育更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003年,依据联合国大会(UNGA)的决定,教科文组织在起草“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国际实施计划(2005-2014)”草案时,根据联合国长期关注的“教育”和“可持续发展”两个领域,进一步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教育(ESD)内涵。在“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国际实施计划(2005-2014)”草案中明确指出:对可持续发展而言教育是关键。实际上,教育和可持续性紧密相连;“可持续发展教育”,必须考虑可持续性的3个领域,即环境、社会(包括文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观点是开展切合当地情况的并且与文化相适应的教育计划。这样就产生了本文开头所述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概念。
综合以上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演化过程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独特、整体和跨学科的性质。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突破了过去仅以环境保护为主的理念,突出了教育肩负对可持续发展的更大责任。
三、关于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育是促进社会、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的教育,要特别注重培养公民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及相应生活方式。教育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必须起到牵头的作用,应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到素质教育、全民教育和全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或规划之中。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教育要起到基础性、指导性、综合性的作用。
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
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通过教育使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从教育中学习价值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而建设一个更加可持续发展和公正的社会。中国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在回顾了中国历史上教育的重大变革时曾预言,21世纪初正要出现的教育的第四次革命性变革,可能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在对中国教育的宏观政策所做的展望中,他又提出: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中的教育,必须与现代化进程相互协调;从面向全民的终身学习需求出发,教育系统要增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教育必须全面履行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的使命,为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促进人类社会、自然及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人,促使人、社会和自然和谐持续的发展。
五、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要求与主要任务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进行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教育。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是培养对全球负责的情感以及以主人翁的态度对人类活动自身带来的威胁采取行动。张铁道博士指出,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需要反思现行的教育方式,要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课程内容、甚至教育立法等方面加以调整。史根东博士认为,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核心内涵在于确立教育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时代功能。要实现这一功能,广大教育工作者就要进一步肩负起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服务历史使命;要将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与创新精神共同做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要将有关可持续发展科学知识与科学思想教育系统地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要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新型人才作为现代教育的育人目标。
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较理想形态,是通过终身学习过程,使受教育者在德、智、能等方面不断地向异质事物开放、交流,从而达到人的可持续性的自我更新、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的活动。这种教育将保证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主张学生学会做人比学会求知更重要;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学会创新比学会继承和模仿更重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比知识的习得更重要;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优化比智力因素的开发更重要;学生的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比一般意义的全面发展更重要;学生积极主动地自我发展比消极、被动地被塑造更重要。因此,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总原则应该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以保证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最高宗旨。并且要坚持十个具体原则:教育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实践性原则、能力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健康性原则、高效性原则和艺术性原则。
为保证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可操作性,建议我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应通过实施主体性教育、创新教育、绿色教育、健康教育、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来实现。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新世纪,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涌现出来,其中人口增长、环境恶化以及不可持续经济的消费和生产模式是影响全球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许多国家都在进行理性的思考,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对社会的未来施加影响。教育已被视为可持续发展前进的动力,并正在向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迈进,成为创造可持续发展未来的重要领域。
参考文献:
[1] 2002年,联合国57届大会254号决议中文版,A/RES/57/254,Distr General 21 Feb,2003
[2] John Huckle,Stephen Sterling[英],王民等译,《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国轻工出版社,2002年,P3
[3] 张伟、田青著,《整合与扩展——从环境教育到可持续发展教育》,学苑出版社2002,P46
[4] 李久生著,《环境教育论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P17
[5] 北京教育科研网,《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的演变》
[6] 李建平,《EPD教育在中国》,中国教育报.2003年4月27日
[7]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正式启动》,中国教育报2005年3月18日
[8] 史根东,《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光明日报2002年11月7日
论可持续发展教育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数学与科学教育系 朱保和
[摘要]:可持续发展教育是解决当今社会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教育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可持续发展教育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逐步形成完整的概念、目标、任务、原则,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可操作的途径。教育已被视为可持续发展前进的动力,成为创造可持续发展未来的重要领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教育
一、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简称ESD),可持续发展教育要建立在一些体现可持续的理想和原则基础之上:如代际公平、性别平等、社会宽容、消除贫困、环境保护和重建、自然资源保护、公正与和平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教育”基本上是价值观念的教育,核心是尊重他人,包括当代人和后代人,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我们居住的星球上的资源。教育使我们能够理解自己和他人,以及我们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联系,这种理解是构建尊重的坚实的基础。根据公正、责任、探索和对话,“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的,是要我们的行为和实践使所有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不被剥夺,过上完全的生活。
二、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在可持续发展运动中成长起来的。自上世纪中叶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环境恶化使得人类面临难以图存的境地。人们希望通过教育解决环境问题,消除环境危机,这就促成了环境教育的迅速发展,也使得环境教育从一开始就关注环境问题的解决。但是在实践中,环境教育并未能实现人们的理想,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期间,世界环境的持续恶化是人所共知的。由于环境危机的加深,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越来越复杂,这就导致有益于良性环境和生态的决策越来越困难,可持续发展教育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通过教育达到可持续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目标。
1、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的萌发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发表了著名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也称《布伦特兰报告》)。该报告列举了世界上发生的令人震惊的环境事件和一系列重大的全球环境问题,并指出,决定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是环境,进而系统地阐述了人类面临的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纲领,从保护环境资源、满足当代和后代的需要出发。为人类从战略的高度思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寻求人类经济社会健康、协调、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从环境教育的目标、性质、任务、内容等方面重新进行整合的思考出发,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EFS)”一词,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的早期倡议。
2、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的形成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通过的《21世纪议程》指出“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环境教育专家斯蒂芬·斯特林(Stephen Sterling)等向该大会提交的《善待地球:教育、培训和公众意识为可持续未来服务》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缩写为EFS)做出定义。1997年12月,为纪念第比利斯会议召开2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希腊政府在希腊塞萨洛尼举行的“国际社会与环境会议:可持续未来教育和公众意识”,正式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世界上的地位。
上述定义从多角度表述了可持续发展教育,其中,有的是从环境教育内容的角度出发,有的是从目的角度出发来表述的。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与目的与第比利斯会议提出的环境教育内容与目的实质上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在这一阶段,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已逐渐形成。
3、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的完善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许多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相互联系的关系越来越清楚,例如贫困、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人口增长、移民、营养不良、健康和艾滋病、气候变化、能源供给、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水、食品安全以及环境毒素。为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员安瑞克·赖夫认为,以往的环境教育以自然保护价值为中心,强调看得见的某些环境问题,虽然这方面的教育促进了学生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但是其远远没有把新的观察力完全渗入到正规教育系统之中。实践中的环境教育往往被简单处理为环境问题的研究,从而朝向技术主义的解决途径,不关注问题的真正病根——社会原因,即对与环境有关的政治、社会和经济问题缺乏质疑的、批判的考虑。环境教育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一直处于教育的边缘地位或者说未处于教育的重要地位,环境教育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环境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各个方面,把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简单化的教育无法解决环境危机,仅靠支离破碎的环境教育更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003年,依据联合国大会(UNGA)的决定,教科文组织在起草“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国际实施计划(2005-2014)”草案时,根据联合国长期关注的“教育”和“可持续发展”两个领域,进一步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教育(ESD)内涵。在“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国际实施计划(2005-2014)”草案中明确指出:对可持续发展而言教育是关键。实际上,教育和可持续性紧密相连;“可持续发展教育”,必须考虑可持续性的3个领域,即环境、社会(包括文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观点是开展切合当地情况的并且与文化相适应的教育计划。这样就产生了本文开头所述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概念。
综合以上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演化过程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独特、整体和跨学科的性质。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突破了过去仅以环境保护为主的理念,突出了教育肩负对可持续发展的更大责任。
三、关于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育是促进社会、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的教育,要特别注重培养公民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及相应生活方式。教育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必须起到牵头的作用,应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到素质教育、全民教育和全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或规划之中。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教育要起到基础性、指导性、综合性的作用。
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
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通过教育使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从教育中学习价值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而建设一个更加可持续发展和公正的社会。中国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在回顾了中国历史上教育的重大变革时曾预言,21世纪初正要出现的教育的第四次革命性变革,可能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在对中国教育的宏观政策所做的展望中,他又提出: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中的教育,必须与现代化进程相互协调;从面向全民的终身学习需求出发,教育系统要增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教育必须全面履行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的使命,为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促进人类社会、自然及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人,促使人、社会和自然和谐持续的发展。
五、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要求与主要任务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进行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教育。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是培养对全球负责的情感以及以主人翁的态度对人类活动自身带来的威胁采取行动。张铁道博士指出,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需要反思现行的教育方式,要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课程内容、甚至教育立法等方面加以调整。史根东博士认为,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核心内涵在于确立教育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时代功能。要实现这一功能,广大教育工作者就要进一步肩负起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服务历史使命;要将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与创新精神共同做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要将有关可持续发展科学知识与科学思想教育系统地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要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新型人才作为现代教育的育人目标。
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较理想形态,是通过终身学习过程,使受教育者在德、智、能等方面不断地向异质事物开放、交流,从而达到人的可持续性的自我更新、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的活动。这种教育将保证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主张学生学会做人比学会求知更重要;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学会创新比学会继承和模仿更重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比知识的习得更重要;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优化比智力因素的开发更重要;学生的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比一般意义的全面发展更重要;学生积极主动地自我发展比消极、被动地被塑造更重要。因此,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总原则应该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以保证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最高宗旨。并且要坚持十个具体原则:教育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实践性原则、能力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健康性原则、高效性原则和艺术性原则。
为保证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可操作性,建议我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应通过实施主体性教育、创新教育、绿色教育、健康教育、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来实现。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新世纪,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涌现出来,其中人口增长、环境恶化以及不可持续经济的消费和生产模式是影响全球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许多国家都在进行理性的思考,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对社会的未来施加影响。教育已被视为可持续发展前进的动力,并正在向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迈进,成为创造可持续发展未来的重要领域。
参考文献:
[1] 2002年,联合国57届大会254号决议中文版,A/RES/57/254,Distr General 21 Feb,2003
[2] John Huckle,Stephen Sterling[英],王民等译,《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国轻工出版社,2002年,P3
[3] 张伟、田青著,《整合与扩展——从环境教育到可持续发展教育》,学苑出版社2002,P46
[4] 李久生著,《环境教育论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P17
[5] 北京教育科研网,《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的演变》
[6] 李建平,《EPD教育在中国》,中国教育报.2003年4月27日
[7]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正式启动》,中国教育报2005年3月18日
[8] 史根东,《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光明日报2002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