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如病毒的预防措施
诺如病毒(Norovirus),又称为脓融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可略写为NV。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感染者发病突然,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恶心,或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通常持续1-2天,一般在感染病毒后12-48小时出现症状。
成人患者以腹泻为多,呕吐少见。病程一般为2-3天,诺如全年均可发生感染,但寒冷季节尤为多发。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大便常规镜检WBC<15,未见RBC。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也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一)诺如病毒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感染性强,是一种食源性病毒,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疾控专家称,病程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可恢复。诺如病毒人类是唯一已知的宿主。主要污染贝类、水果、叶类蔬菜和饮用水,食物和水是它主要的传播载体。传染源为该病的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健康携带者。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包括(1)人传人,主要通过粪口途径,经食物和水传播,即通过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进行传播,(2)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如触摸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将手指放入口中,或接触过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等。污染环节可出现在感染诺如病毒的餐饮从业人员在备餐和供餐中污染食物,也可出现食物在生产,运输和分发过程中被含有诺如病毒的人类排泄物或其他物质所污染。
由于诺如病毒传染性强,可以通过身体接触、水源、食物、呼吸等途径传播。并且有群发性强,多为集体发病,人群密集场所尤其容易群发的特点,并且目前还未出现针对诺如病毒的特效药或疫苗,因此作为人员密集的高校要积极做好预防工作。
(二)诺如病毒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的传染源多为病人或无症状携带者,加强病人、密切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等工作,积极切断疾病的传染途径。对患病学生,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要分别隔离,发病学生暂停上课,直到症状消失3天后才可复课,以免将疾病传染给同学。安排其他人远离被污染的地方,重点为患病学生居住的寝室,使用过的卫生间。院校对发病学生涉及场所开展消毒,包括教室桌椅、地面、门窗把手、楼梯扶手、走廊、卫生间以及病例所住的寝室;规范落实呕吐物的处理及消毒。保洁人员在整个清理消毒的过程中,应当注意,(1)须戴上手套及口罩。(2)切勿以公用拖把清理呕吐物。(3)如果呕吐和腹泻发生的附近范围有未覆盖好的食物,应丢弃所有食物。(4)消毒剂覆盖呕吐物、排泄物 30 min,再予以清除冲洗。及后用含氯制剂(500mg/L-1000mg/L)清洗及消毒受染污的地方表面及附近广泛地方(最好消毒从呕吐物/排泄物溢出边缘起2米内的范围),尤其是经常接触的地方,如门把手,扶手等。(5)清洁用具必须为专用且每次浸泡消毒30 min以上,方可再次使用。(6)所有清理工作完毕后,必须彻底洗手。校医院加强防护措施,严格按规定处理医疗废弃物、呕吐物、排泄物。病房解除隔离或患者治愈后进行终末消毒。
2.抓好饮食卫生,保证饮食安全
食堂进一步加强卫生管理,食物加工者要严格注意个人卫生,食堂工作人员要穿戴洁净工作服帽,便后要充分洗手消毒才能回到工作岗位。感染诺如病毒患者或隐性感染者,需暂停相关岗位工作,待症状彻底消失的72小时后(连续2次粪便或肛拭子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才能重新上岗。备餐各个环节避免交叉感染,彻底煮熟食物,尤其是海产和贝壳类食物(疾病高发期尽量不选择),因为在超过摄氏80℃ 高温环境达30秒,诺如病毒便会死亡,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食堂用具,设备设施,工作环境保持清洁干净并定期消毒,就餐用具每餐做好消毒(煮沸消毒30分钟)。同时,加强学校周边餐饮的卫生管理,倡导学生疾病高发期不食用周边摊档等。
3.加强饮用水卫生 做好水源保护和饮用水消毒。
4.指定专人做好晨检工作,发现疑似病人给予隔离治疗。
5.加强疫情报告的管理工作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突发疫情后,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防疫措施,防止进一步蔓延。学校于6h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6.重视健康宣教
进一步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近期重点开展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以提高广大师生自我保护意识。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物,尤其是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生吃瓜果要洗净,饭前便后要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待肥皂泡持续10秒后冲洗干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共用餐具,洗浴用品等日常生活用品,常开窗通风、多做一些户外活动、尽量不去公共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