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团市委重磅推出“建团百年 • 百名优秀晋城青年”事迹展,让我们走进他们,追寻信仰之光,勇担青春使命。
刘明、刘光
刘光(1958-1981)、刘明(1962-1984)是兄弟俩,祖籍是晋城市阳城县南井沟村,出生于云南省中老(挝)边境的江城自治县。他们的父亲刘斌抗日战争时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中因军功做了连长,并获得“攻如猛虎、守如泰山”和“尖刀插入、战果第一”两面锦旗,后随军南下,在云南边防部队工作30多年,先后任文山军区副司令员和保山军分区司令员。刘斌在解放太原和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争中都立下了战功。他经常给孩子讲打仗的故事,讲岳飞的精忠报国。1971年,他带全家回阳城,领孩子们到伯父坟前讲述其抗日牺牲的悲壮经历。他经常鼓励孩子积极上进、为国奋斗,特为他们起名“光明”:刘光、刘明。
前排:刘斌(右一)、 刘明( 右二)、 王昌群( 右三);后排:女儿刘丰(右一)、刘光(右二)、女婿张继公(右三)、女儿刘勤(右四)
刘光喜爱读书、兴趣广泛,文体音均有所长。他善弹吉他、好踢足球,跳高在部队还得过第一。他经常写日记,抒发报国的赤子之心。他在1981年5月31日的日记中写道:“一个民族要有志气,一个军队要有士气,一个人要有骨气。在即将走向新生活的时刻,让我用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的座右铭来勉励自己吧:精忠报国。”在写给未婚妻的最后一封信中,表现了他革命的大无畏气概:“干我们这一行的,随时都有残废和牺牲的危险。假如我牺牲了,请替我经常去看看双亲,我对不起你,误了你的青春,若我死在沙场,切莫为我悲伤。今日慷慨洒鲜血,他日红花遍地香。”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刘光是侦察兵。一次,侦察连误入越军布的雷区,他迅速爬上一棵大树,以机枪火力吸引,压制越军,掩护全连安全撤退,荣立三等功,入了党,提升为排长,并作为优秀干部选送到南京外语学院步侦系学习。
1981年春,刘光以14门课程5门100分、其余95分以上的成绩毕业。学校、昆明军区侦察处均欲留他,他坚决要求重返前线。在给父母亲的信中写道:“爸爸,您也曾经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妈妈,您也是15岁就参加了革命。我想你们慢慢会理解儿子的心的。”同年10月,刘光赴前线任侦察连副连长,从此时到牺牲的58天中,他抢着出去执行任务45次。12月5日,他放弃轮休机会,不顾同志们劝阻,带巡逻小组执行任务。在一个山洼里,他发现了越军在我方巡逻要道上布的雷区,立即令战士们卧倒隐蔽。战士们争着要去挖雷,他坚定地说:“不要争了,我是共产党员,又是副连长,先上的应该是我!”当他在排雷时,离他不到4米远的一位战士不幸触雷。强烈的爆炸气浪将刘光推倒。他想翻身站起来,但身下压着的一颗地雷爆炸了,他光荣地为国捐躯。昆明军区给他追记一等功,授予“立志献身边防的模范干部”称号,并颁发“二级英雄”奖章。军区政治部出版的《国防战士》报以“生为边防战斗,死为人民献身”为题,报道了他的事迹,发表了“边防战士的榜样”评论,号召全军区指战员向他学习。
与刘光好学而寡言相反,弟弟刘明好动而健谈。刘明于1980年12月参军,分在步兵连。哥哥的牺牲对他震动很大,他流着泪将哥哥手枪里留下的5发子弹用红绸子包好,装在怀里。他在《国防战士》报上发表了“哥哥的话儿记心间”的回忆文章。他训练刻苦、成绩优秀,受到连队嘉奖,当上了班长并入了党。在此期间,一些部队领导及昆明市民政局负责同志考虑到刘斌只剩一个儿子,提出将刘明调离对越作战的部队。刘斌认为不妥,怕影响军心。征求刘明意见时,他说:“我们连队的烈士亲属有好几个,他们为什么不照顾,难道司令的儿子就可以特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