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设置 > 党政部门 > 纪检监察室 > 清风文苑 >
学而知不足 不足而知学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日期:2021-12-28

学而知不足 不足而知学

日期: 2021/12/20 作者: 石顺江 字数: 1388

《道德经》有言:“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意思是说,知道自己有不知道的,是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就有问题了。圣人之所以没有缺点,是因为把缺点当问题来重视。这句话启示我们,一个人只有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认真检视和改正,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从而在成长和发展的路上行稳致远。

知不足,就要保持虚心学习的态度。学而知不足,不足而知学,自知无知才会永远求知。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常知自身不足,才能体察到别人的优点,保持虚心学习的态度。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以白衣渡江战胜关羽而名扬天下,他原本出身行伍、没有文化,经孙权劝学后认识到自身不足,坚持读书学习,提高自己,渐有学识。有一次,学识丰富的鲁肃在与吕蒙讨论国家大事后,对他的学识和才能大加赞赏道:“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才会有求知的欲望,才能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精神和自觉,以人为镜,照差距,以事为例,看不足,以己为训,查过错,在求知的道路上自我审视、看清方向、勤奋学习、完成突破。

知不足,就要树立自我更新的理念。知不足者能看到自己的缺失,明白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也更容易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这既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自我革新的进取精神。唐朝诗人刘禹锡在《昏镜词》引词中提到“其一皎如,其九雾如”,然而喜昏镜者十居其九。因昏镜能隐藏不足、使人心情舒畅而自欺欺人,难以认清自我,孰不知,非镜昏,实心盲。晚清重臣曾国藩是个非常好学的人,他曾拜理学大师唐鉴和倭仁为师,虚心向他们求教可以改变自身不足的方法,记日记就是其中之一。他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下自己每天的不足之处,在他去世前一天的日记中,还可以看到他对自身各种不足的思考。以史为鉴,我们要主动、自觉地审视自己,审慎地看待差距,若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如《韩非子·喻老》中所言的“目不见睫”,只是自我陶醉、固步自封,那改变自我、提升自我又从何谈起?

知不足,是对自我客观清醒的认知,需要我们客观地审视自己。跳出自我,观照自身,如同照镜子。不但看正面,也要看反面;不但看到自身的亮点,更要觉察自身的瑕疵,否则只会陷入孤芳自赏、妄自尊大的境地。鲁迅说过:“我的确时时刻刻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自己。”真正的智者总是从自身寻找问题根源,88岁高龄的齐白石,鉴赏自己年轻时的一幅作品,发现自己画功已大不如前,便每天深夜一笔一笔地练习描红。儿子不解地问:“您早就盛名于世,怎么想起描红这般初级的东西?”他回答:“现在我的声望高,很多人觉得我随便抹一笔都是好的,我也被这些赞誉弄得飘飘然了,无形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直到前几天我看到年轻时画的一幅画,才猛然警醒——我不能再被外界那些不实之词蒙蔽了。”

知不足不是目的,而是追求进步的途径,靶向在“行”,要有所为。马克思曾说:“成为伟人的先决条件,就是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由此可见,知不足实乃成功之基石。党员干部既要认识到自身不足,还要接受别人指出的不足,更要有改正不足的勇气和毅力,将不足变“充足”。入山问樵,入水问渔,只有克服少知而迷的困境和本领不足的恐慌,知不足然后奋进,进而提升整体的精神境界和履职尽责本领,担当才更有底气。若一味做不懂装懂的“南郭先生”,不能正确对待自己,耽误的是自身前途,贻害的是党和人民的事业。

 

 

 

·评论·

广安观潮 | 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1-12-20 06:50分享

理想信念不是拿来说、拿来唱的,更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只有见诸行动才有说服力。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保持对理想信念的激情和执着,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懈奋斗。

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力量之源。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回顾百年党史,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砺而生生不息,关键在于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蔡和森在狱中受尽酷刑,却始终英勇不屈,是因“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方志敏面对敌人的百般诱降和严刑逼供坚贞不屈,是因“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王继才守岛32载,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只因“为了一个信仰,我会一直守到守不动为止”……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中,仍有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初心信仰迷失。有的精神空虚,“不信马列信鬼神”,热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有的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有的权力观错位,以权谋私、蜕化变质,走上贪腐堕落、违纪违法的道路……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党员干部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经不起风吹浪打,关键时刻就会私心杂念丛生,甚至临阵脱逃。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经得住各种考验,走得稳、走得远。

形成坚定理想信念,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要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信方能守,守源于信,信得坚定,方能守得坚定。“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用一生推动祖国核动力事业前行的彭士禄,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一辈子深藏功名、初心不改的张富清……他们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诠释“信一辈子、守一辈子”的虔诚和执着。

坚定理想信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过去坚定不等于现在坚定,现在坚定不代表将来坚定,时间久了、环境变了,就会面对诸多考验。党员干部要经常进行思想政治体检,敢于在灵魂深处闹革命,像革命先辈谢觉哉那样“自讼”,以“为党献身常汲汲,与民谋利更孜孜”的坦荡襟怀,拿党章党规“扫描”,照照自己的初心还亮不亮、蒙没蒙尘。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看看群众是不是还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确保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问问自己差距在哪,这样角色就不会错位,行为就不会跑偏……让理想信念成为心中的永恒灯塔,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始终坚持坚定理想信念,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奋发有为的姿态,在为崇高理想奋斗的实践中奋力前行,才能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书写新的奇迹。(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