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
临财毋苟得
日期: 2022/04/25 作者: 石顺江 字数: 1255
对待钱财的态度可以洞见一个人的品行、修养和智慧。《礼记·曲礼上》有云:“临财毋苟得”,意在告诫人们面对金钱财产,不要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后人常用“临财不苟”形容君子清廉自爱的高尚品格。
清廉的人从来不追求他不应得到的财物,不会因贪图钱财而丧失名节。“廉者有分辨,临财毋苟得之谓也”。在《文昌汤氏宗谱·家训》中,汤显祖将面对财物不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称之为廉。贪廉一念间,荣辱两重天。临财毋苟得,临利不妄取,一个人如果拥有廉洁操守,就可以经受各种诱惑,立于不败之地。
“临财毋苟得”需要修德行。“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德是安身立命之基,也是自我修炼之首。只有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才能从内心世界入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抵御各种消极腐败思想的侵蚀。古往今来,对国家负责,对人民有感情的正直官吏,都十分重视自己的气节操守和道德修养,以“贪取一钱,即与千百金无异”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据《资治通鉴·汉纪》记载,姑臧是一个很富饶的地方,每一任县官,没有几个月,便都会富裕起来。而孔奋在此任职四年,却“身处脂膏不能自润”,“财产无所增”。离任之日,当地百姓凑上牛马器物相赠,均被他谢绝。古人云:“一德立而百善从之”,以财润身,受益眼前;以德润身,则惠及终生。孔奋的行为彰显了从政之道,传下了政绩政声。
“临财毋苟得”需要修心境。“身之主宰便是心”。“养心”“清心”一直是中国士人绵延不绝的传统。有这样一个哲理故事: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开口: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这说明我们内心往往决定了自己的走向,圣贤者会时刻修养心性,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王安石在《洪范传》中写道,“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可见,修心治身才是为政天下的前提。“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从政者,只有先修炼内心、锻造品格,将正心修身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从思想源头、灵魂深处消除贪腐之念,形成拒腐防变、“以心却之”的行动自觉。
“临财毋苟得”需要修作风。修作风就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培育高尚健康的生活情趣,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拥有“黄金难换腐儒心”的坚守,努力做到克己慎行,洁身自好。否则的话,临官思己欲、临财思巧取,必然受到纪法严惩。朱熹在其家训中以“临财欲其勿苟、见利欲其勿争”来训诫子弟、垂饬后代;曾任北大校长的严复在《与甥女何纫兰书》中也再三提到:“勿从目前之欲,而贻来日之病”,告诫甥女财欲面前要保持洁身自好的作风,不要因眼前的贪欲,而导致将来的祸灾。清正廉洁的作风要求领导干部自觉抵制金钱和物欲的诱惑,不求虚名、脚踏实地、务求实效。“委利生孽”,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财富,如同踏在薄冰上,迟早要掉到冰窟窿里,万不可心存侥幸。
身处新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各种形形色色的诱惑和考验面前始终保持定力、坚如磐石,牢记为民服务的初心,练就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平常心,修得自强不息的进取心,始终保持工作热情和韧劲,做到“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评论·
广安观潮丨警示教育没有局外人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2-05-17 06:30 分享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张景林
“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我平时没有将警示教育当一回事,思想放松了警惕,我非常后悔……”近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纪委监委开展的酒驾醉驾专项警示教育会上,警示教育案例当事人段某进行忏悔。令人唏嘘的是,段某既不从别人的错误中警醒,也不从自己的错误中改正,参与赌博受到处分后又因酒驾醉驾受到处分。
典型案例既是教科书,又是清醒剂。开展警示教育,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德、以案说责,有助于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确保警示教育达到预期的“疗效”,离不开组织常敲警钟、勤扯袖子的良苦用心,也需要党员干部真正走心用心,切实把自己摆进去,把“写在纸上的教训”变为“立在面前的镜子”。
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认识不到警示教育的重要性,以看戏心态对待,把自己当“看客”、视案例为“谈资”,结果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段某平时参加警示教育不走心,从“看片人”变为“片中人”;湖南省株洲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原党组副书记、局长蒋开建在市纪委全会现场观看警示教育片时不能把自己摆进去,依旧沉醉在为老板办事“名利双收”的幻梦中,违纪违法性质恶劣、情节严重、影响极坏;重庆市合川区教育信息化与装备研究所原主任李虎对各种学习活动存在抵触心理,政治学习、纪法学习长期流于形式,导致自己思想滑坡、底线失守,滑向违纪违法深渊。一个个案例提醒我们,要善用别人犯过的错检视自己的行为,避免自己在同样的地方跌倒,切不可听了白听、看了白看,内心不以为然。
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偏一尺。警示教育片中违纪违法者谈得最多的就是理想信念动摇、思想认识淡漠。警示教育就是大喝一声、猛击一掌,让党员干部揽镜自照、反思警醒,入脑入心、触及灵魂。至于一些违纪违法者在忏悔时讲“如果早有人提醒,也不会犯下这么严重的错误”,则更多是借口,根本原因在于自己“装睡”、不想醒、不自省。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党员干部对警示教育重视与否,也能够反映出自己对党性修养的思想和行动自觉程度。对“三观”扭曲、心为物役、心态失衡等熟视无睹,可能走向人生歧路的“拐点”;对家风不正、交友不慎、嗜好不良等听之任之,将会遭遇闸门失守的“溃堤之蚁”;对目无规矩、骄奢淫逸、侥幸作祟等不知悔改,必然换来“伸手必被捉”的下场。
警示教育没有“局外人”,要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党员干部要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对照案例中的人和事深刻自省,全面检视自身的一言一行,看看违纪违法者是如何破戒失足的,自己存不存在类似问题,及时“扫扫尘”“治治病”;想想自己面对诱惑、“围猎”时该怎么办,能否稳得住心神,守得住原则底线,及时同“围猎者”划清界限。如此,头脑才能时刻清醒,廉洁自律之弦才能时刻紧绷,才不会“重复别人的故事”“重蹈前车之辙”。
做实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要打好“组合拳”。坚持以问题推动查补漏洞、以案件促进整改整治、以典型的人和事开展警示教育,把查办案件、加强教育、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必须发挥廉洁教育基础作用,强化形势教育、纪法意识、警示震慑、示范引领。党员干部要认真、深入、严肃地接受警示教育,走稳廉洁从政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