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
知行合一 行而有果
●关于知与行,王守仁有句话说得好,“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起而行之、用力于实处是态度,也是本事;是站稳立场,更是努力方向。
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此对联讽刺了议而不决、光说不练的现象。从古至今,世人历来反对夸夸其谈、坐而论道。《论语》有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就是倡导起而行之、用力于实处。
坐而论道易,起而行之难。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嘴上说得再好,不如手底下见真章。起而行之、用力于实处,不仅需要过人的胆识和勇气,还需要准确的判断力和超强的行动力作保障,而纸上谈兵呢,往往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虚与实之分,祸与福之纽也。”起而行之也是验证观点是否可行的过程,是实践中对固有想法的不断觉察与修正。思路可行就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可行的话及时转换思路、重新寻找出路。这不仅是一个由务虚到务实的过程,更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哲学思维贯穿其中。
1973年,毛泽东对周恩来说,“我们是现实主义者,说许多空话,不如做一件实事。”时至今日,少说空话、多做实事仍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改革先锋”的起而行之、实处用力、敢闯敢试、敢想敢干,才有如今举世瞩目、令人赞叹的发展成果。实践充分证明,“事要去做才能成就事业,路要去走才能开辟通途”。
坐而论道与起而行之说到底是知与行的关系问题。无论是坐而论道,还是起而行之,其实提供的都是一种想问题、做事情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为了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倡起而行之不等于否定谋划、探讨的重要性,而是更强调躬身实践在干事创业中的重要作用。如果只是坐而论道,最终很可能错过良机、劳无所获,只能慨叹“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关于知与行,王守仁有句话说得好,“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起而行之、用力于实处是态度,也是本事;是站稳立场,更是努力方向。虽然清谈容易实干难,但在知行合一的具体实践中,多些决而有行、行而有果,多些起而行之,少点坐而论道、就一定能够取得突破、收获精彩。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年3月19日02版,作者:张硕)
·明纪释法·
基层减负年,怎样精准减负②:“削山填海”为基层松绑减负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这是基层群众对一些地方文山会海现象的辛辣讽刺。
不良文风会风的根源,主要在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近年来,随着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纠正“四风”持续深入,文山会海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在一些地方,文山会海反弹回潮,基层干部疲于应对。近日,中央发出通知,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整治文山会海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王铎 绘
文山会海成基层重负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各项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本应把主要精力用在抓工作落实、服务群众上,现实中却被迫把大量时间花在会议和上报材料上——
“有些文件明明政府网站上已经发布了,仍要层层开会传达,一级传一级,一级抄一级,反反复复好多遍,用传达代替落实。”西南某省的一位公务员抱怨,由于传达会繁多,手头工作时常被打断。
收发文件一度成为了部分基层干部的主要工作。西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科级单位,2017年共收到市级部门和县里几大班子的文件3831份,经过整合修改,该部门全年向乡镇发文642份,平均每天要接收处理十几份文件,要制定下发两份文件。
看不完的文件、开不完的会、弄不完的汇报、填不完的表……不禁让人感叹时间都去哪了?面对文山会海,一些基层干部呼吁:让我们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干点实实在在、让群众感到满意的事吧!
秦巴山区一个仅有430多户村民的贫困村,连村里一些日常工作安排,也会制定出专门方案,以村党支部红头文件形式下发给各村民小组,因为上级要求这样做。村支书说,本就不大的村子,原本召集村民小组长开个会,几句话就能安排妥当的事,却为制定、修改文件花费了两天时间。
为了扩大影响力,少数单位还有意扩大发文范围,还有的将本该由本单位发放的文件提请上级部门发放。“影响力大了,留给检查人员的印象分也就上去了。”湖北省石首市一名干部介绍道。
如果干部每天都忙于开会,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准备开会,哪有时间去落实工作?媒体报道,有一个乡镇政法委副书记一年开了280多场会,平均一个工作日超过一个会。镇里到县城有近两小时的车程,来回路上就得半天,再加上开会半天,一天开一个会,基本上就没时间干别的工作了。
不止是会多,“看规格、比规模”在一些地区部门甚至成了一种“潜规则”。会议范围和对象被承办单位有意扩大,一些本来不相干的会议,也要求一把手出席“陪会”。此外,重复开会、以会议落实会议的情况仍然存在,以此表示对上级要求“高度重视”。
“目前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力不济,把发文、开会当作抓落实的主要方式方法,甚至将其做成履职尽责、推卸责任的‘痕迹’,一些文件层层转发、照抄照转,很多时候并无新的实质性内容,完全是重复上级精神,造成基层干部不是在看文件就是在签责任状、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东关街道东方家园社区党总支书记袁红梅说道。
显而易见,如果有些上级部门热衷于通过基层开了多少会、发了多少文来考察基层干部的工作实绩,那么文山会海就会层层加码,越到基层越严重。长期在这种环境下,有些干部不是自觉远离文山会海,而是乐在其中。
更可怕的是,文山会海还有溢出效应。有基层干部表示,会开完后,一些领导不下基层调研,但雷打不动要看进度报表。日报、周报、月报,有的数据明明报过了,还是重复反复要,“表哥表弟”由此产生。另一个“溢出”体现在时间差上,一些地方上午开会下午就要出经验,今天开会明天就要总结做法,基层只能瞎应付。
在文山会海中,党员干部对此深恶痛绝、苦苦挣扎,又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从某种程度上说,基层既是受害者,有时也对此推波助澜。这一现象同样值得警惕。
“工作干的好不好,多问老百姓满不满意,有多少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才是评价标准。”中央减负通知印发后,引起一片叫好,有网友直言,对这一举措充满期待,希望基层工作人员能够腾出更多时间为老百姓服务。
“老病灶”缘何久治不愈
应该说,文山会海怪象由来已久。为什么多年来从上到下一直在痛批文山会海,而文山会海却依然存在?
细究起来,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形式主义的惯性,不开会不足以体现重视、不整材料不足以彰显政绩,务虚的文山会海,替代了务实的下沉落实,结果陷入“整顿-反弹-再整顿-再反弹”的怪圈。二是解决文山会海的手段和方式容易陷入形式主义怪圈。比如这些年,不少地方推出了“无会周”制度,但大多治标不治本,约束不了滥开会、乱发文的权力冲动。
文山会海反弹回潮,说到底,根源还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思想作祟,有些党员干部政绩观错位,始终坚信“开会才算重视,发文就是落实”。
而政绩观一旦错位,在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就容易忙于应付,重形式、轻实效,一头扎进文山会海当中,唯台账是举、以材料论英雄。
相声《开会迷》里有位“主任”,买一个脸盆也要开会,会上大讲买脸盆的重要性,还“希望大家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精神,进行讨论!”生动地反映了形式主义在现实中的表现。
福建农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建平认为,从治理手段上来看,面对复杂的治理事务,由于缺乏积极性和创新性,基层治理体系容易形成“会议依赖症”,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满足于开会发号施令,使得文山会海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一些地方把“痕迹”当“政绩”,片面追求材料的“颜值”和“厚度”,导致材料堆积如山。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对新问题、新矛盾,调研不足、学习不够、方法不多,只能依靠不间断的会议,动员动员再动员。一些干部工作方式有问题,也就“开会、台账、考核、验收”四板斧,甚至“没开会就不会工作”“没发文就不会落实”。
要看到,形式主义在一些“太平官”那里成了“护身符”。“我都在忙,你不能说我没做事”“材料那么高,我已经很用功”。劣币驱逐良币,在“太平官”的传染下,一些优秀干部也逐渐随波逐流,变得不思进取。“什么会该开,什么会不该开?”缺乏对文山会海的界定标准,也助长了这种行为。
中部地区某县一位副镇长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上级开会布置一件事,我们就得抓紧开会、发文;上面要求做好3项工作,到我们这里可能就得部署8项才说明重视,不开会不发文,一旦出问题那就吃不了兜着走。”
由此,整治文山会海,还要规范问责追责,为担当者担当,杜绝压力“甩锅”,拧紧干事创业发条,让基层干部真正能沉心思考,用心履职,专心干事。
另外,一些干部无法与时俱进,缺乏运用现代科技的意识和主动性,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无法发挥其及时、便捷、交互等优势,从技术手段上限制了自身无法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
“削山填海”须见招拆招
整治文山会海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今年1月,《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再次指出文山会海既占用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调说:“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应该看到,“削山填海”不只是某一级的事,而应是全党上下齐心的综合性治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杜治洲认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目的,他指出,在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压倒性胜利的当下,需要更加注重党政机关工作效率和效果问题。
层层开会,层层发文,基层文山会海的问题,主要根源在上级。中央印发的减负通知也明确,从中央层面做起,层层大幅度精减文件和会议,确保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30%-50%,中央印发的政策性文件原则上不超过10页。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国务院及其部门要带头大幅精简会议、坚决把文件压减三分之一以上。
立硬杠杠压缩会议文件,在当下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山东提出各级会议数量要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基层上报材料要压减50%以上,文件原则上不超过3000字;安徽要求今年各级各部门会议数要同比减少10%以上。以上率下,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为一级着想,文多会多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改革对基层的工作评价机制是关键,精准监督不可或缺。“一方面整治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另一方面改变官员和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导向。”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说。惩与治相结合,有利于压缩文山会海生存空间。
破除“材料论英雄”的考评倾向,少依靠漂亮文字搞排名,多到田间地头发现问题,以群众口碑检验工作实效。如浙江省杭州市大力整饬文山会海等六大顽疾,明确“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律不得以开了什么会、发了什么文作为依据考核基层”。
落到基层,破题“本领恐慌”和“会议依赖症”应该齐头并进。实际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倡导的“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已经给出了具体的方法。抓落实何须坐而论道,带着问题到一线去,与群众坐“一张板凳”解决问题,这远比在会议里苦思冥想更有效。
“削山填海”,还需科技助力。加快“互联网+政务”在基层落地生根,真正把无纸化办公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用起来,建立集约化、系统化、扁平化的网络政务平台,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公共资源、拉近干群关系,也是解决文山会海反弹回潮的重要方面。
拒绝人人喊打的文山会海,还得每个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对照自身,见行动、出实招、用真功。(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陈金来 通讯员 叶欣 马剑芳)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监察法释义(23)】监察机关运用查询、冻结措施调查案件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 监察机关调查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根据工作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涉案单位和个人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
冻结的财产经查明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在查明后三日内解除冻结,予以退还。
本条是关于监察机关运用查询、冻结措施调查案件的规定。
规定本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收集、保全财产性证据,防止证据流失或者被隐匿,确保在后续工作中对违法犯罪所得予以没收、追缴、返还、责令退赔。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赋予监察机关必要调查权限。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实践看,监察机关调查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相当一部分案件涉及涉案单位和个人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为了查清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事实,使收集、固定的证据确实、充分,监察法赋予监察机关必要的查询、冻结权限,同时又规定了严格的程序以及对相关人员的权利保障。
本条分两款。第一款规定的是查询、冻结要件。主要包括两个要件:一是涉案要件。查询、冻结的涉案要件,是监察机关正在调查的是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案件。二是必要性要件。监察机关采取查询、冻结措施,必须“根据工作需要”,这主要是指涉案单位和个人为达到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目的,有可能提取、转移其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以及其他情形,不采取查询、冻结措施不足以防止这些情形的发生。监察机关采取查询、冻结措施,其对象必须是属于涉案单位和个人而不是其他主体,并且应当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有关单位和个人出具查询、冻结书面通知,这些机构、单位和个人应当准予查询、实施冻结并提供必要的协助,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阻挠或者拖延。
第二款规定的是解除冻结。监察机关对冻结的财产应当及时进行认真审查,经审查,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在查明情况后三日内解除冻结,退还原所有人或者合法持有人、保管人。“与案件无关”,是指冻结的财产并非违法犯罪所得,也不具有证明被调查人是否违法犯罪、罪轻、罪重的作用,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与违法犯罪行为没有任何牵连。
需要注意的是,查询、冻结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既要收集、冻结能够证明被调查人有违法犯罪行为、法律责任重的书证、物证,也要收集、冻结能够证明其没有违法犯罪行为、法律责任轻的书证、物证,以保持证据的完整性与客观性。
(摘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法规室编写、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释义》)
·学思践悟·
知行合一 行而有果
●关于知与行,王守仁有句话说得好,“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起而行之、用力于实处是态度,也是本事;是站稳立场,更是努力方向。
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此对联讽刺了议而不决、光说不练的现象。从古至今,世人历来反对夸夸其谈、坐而论道。《论语》有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就是倡导起而行之、用力于实处。
坐而论道易,起而行之难。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嘴上说得再好,不如手底下见真章。起而行之、用力于实处,不仅需要过人的胆识和勇气,还需要准确的判断力和超强的行动力作保障,而纸上谈兵呢,往往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虚与实之分,祸与福之纽也。”起而行之也是验证观点是否可行的过程,是实践中对固有想法的不断觉察与修正。思路可行就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可行的话及时转换思路、重新寻找出路。这不仅是一个由务虚到务实的过程,更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哲学思维贯穿其中。
1973年,毛泽东对周恩来说,“我们是现实主义者,说许多空话,不如做一件实事。”时至今日,少说空话、多做实事仍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改革先锋”的起而行之、实处用力、敢闯敢试、敢想敢干,才有如今举世瞩目、令人赞叹的发展成果。实践充分证明,“事要去做才能成就事业,路要去走才能开辟通途”。
坐而论道与起而行之说到底是知与行的关系问题。无论是坐而论道,还是起而行之,其实提供的都是一种想问题、做事情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为了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倡起而行之不等于否定谋划、探讨的重要性,而是更强调躬身实践在干事创业中的重要作用。如果只是坐而论道,最终很可能错过良机、劳无所获,只能慨叹“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关于知与行,王守仁有句话说得好,“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起而行之、用力于实处是态度,也是本事;是站稳立场,更是努力方向。虽然清谈容易实干难,但在知行合一的具体实践中,多些决而有行、行而有果,多些起而行之,少点坐而论道、就一定能够取得突破、收获精彩。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年3月19日02版,作者:张硕)
·明纪释法·
基层减负年,怎样精准减负②:“削山填海”为基层松绑减负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这是基层群众对一些地方文山会海现象的辛辣讽刺。
不良文风会风的根源,主要在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近年来,随着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纠正“四风”持续深入,文山会海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在一些地方,文山会海反弹回潮,基层干部疲于应对。近日,中央发出通知,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整治文山会海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王铎 绘
文山会海成基层重负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各项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本应把主要精力用在抓工作落实、服务群众上,现实中却被迫把大量时间花在会议和上报材料上——
“有些文件明明政府网站上已经发布了,仍要层层开会传达,一级传一级,一级抄一级,反反复复好多遍,用传达代替落实。”西南某省的一位公务员抱怨,由于传达会繁多,手头工作时常被打断。
收发文件一度成为了部分基层干部的主要工作。西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科级单位,2017年共收到市级部门和县里几大班子的文件3831份,经过整合修改,该部门全年向乡镇发文642份,平均每天要接收处理十几份文件,要制定下发两份文件。
看不完的文件、开不完的会、弄不完的汇报、填不完的表……不禁让人感叹时间都去哪了?面对文山会海,一些基层干部呼吁:让我们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干点实实在在、让群众感到满意的事吧!
秦巴山区一个仅有430多户村民的贫困村,连村里一些日常工作安排,也会制定出专门方案,以村党支部红头文件形式下发给各村民小组,因为上级要求这样做。村支书说,本就不大的村子,原本召集村民小组长开个会,几句话就能安排妥当的事,却为制定、修改文件花费了两天时间。
为了扩大影响力,少数单位还有意扩大发文范围,还有的将本该由本单位发放的文件提请上级部门发放。“影响力大了,留给检查人员的印象分也就上去了。”湖北省石首市一名干部介绍道。
如果干部每天都忙于开会,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准备开会,哪有时间去落实工作?媒体报道,有一个乡镇政法委副书记一年开了280多场会,平均一个工作日超过一个会。镇里到县城有近两小时的车程,来回路上就得半天,再加上开会半天,一天开一个会,基本上就没时间干别的工作了。
不止是会多,“看规格、比规模”在一些地区部门甚至成了一种“潜规则”。会议范围和对象被承办单位有意扩大,一些本来不相干的会议,也要求一把手出席“陪会”。此外,重复开会、以会议落实会议的情况仍然存在,以此表示对上级要求“高度重视”。
“目前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力不济,把发文、开会当作抓落实的主要方式方法,甚至将其做成履职尽责、推卸责任的‘痕迹’,一些文件层层转发、照抄照转,很多时候并无新的实质性内容,完全是重复上级精神,造成基层干部不是在看文件就是在签责任状、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东关街道东方家园社区党总支书记袁红梅说道。
显而易见,如果有些上级部门热衷于通过基层开了多少会、发了多少文来考察基层干部的工作实绩,那么文山会海就会层层加码,越到基层越严重。长期在这种环境下,有些干部不是自觉远离文山会海,而是乐在其中。
更可怕的是,文山会海还有溢出效应。有基层干部表示,会开完后,一些领导不下基层调研,但雷打不动要看进度报表。日报、周报、月报,有的数据明明报过了,还是重复反复要,“表哥表弟”由此产生。另一个“溢出”体现在时间差上,一些地方上午开会下午就要出经验,今天开会明天就要总结做法,基层只能瞎应付。
在文山会海中,党员干部对此深恶痛绝、苦苦挣扎,又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从某种程度上说,基层既是受害者,有时也对此推波助澜。这一现象同样值得警惕。
“工作干的好不好,多问老百姓满不满意,有多少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才是评价标准。”中央减负通知印发后,引起一片叫好,有网友直言,对这一举措充满期待,希望基层工作人员能够腾出更多时间为老百姓服务。
“老病灶”缘何久治不愈
应该说,文山会海怪象由来已久。为什么多年来从上到下一直在痛批文山会海,而文山会海却依然存在?
细究起来,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形式主义的惯性,不开会不足以体现重视、不整材料不足以彰显政绩,务虚的文山会海,替代了务实的下沉落实,结果陷入“整顿-反弹-再整顿-再反弹”的怪圈。二是解决文山会海的手段和方式容易陷入形式主义怪圈。比如这些年,不少地方推出了“无会周”制度,但大多治标不治本,约束不了滥开会、乱发文的权力冲动。
文山会海反弹回潮,说到底,根源还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思想作祟,有些党员干部政绩观错位,始终坚信“开会才算重视,发文就是落实”。
而政绩观一旦错位,在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就容易忙于应付,重形式、轻实效,一头扎进文山会海当中,唯台账是举、以材料论英雄。
相声《开会迷》里有位“主任”,买一个脸盆也要开会,会上大讲买脸盆的重要性,还“希望大家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精神,进行讨论!”生动地反映了形式主义在现实中的表现。
福建农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建平认为,从治理手段上来看,面对复杂的治理事务,由于缺乏积极性和创新性,基层治理体系容易形成“会议依赖症”,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满足于开会发号施令,使得文山会海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一些地方把“痕迹”当“政绩”,片面追求材料的“颜值”和“厚度”,导致材料堆积如山。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对新问题、新矛盾,调研不足、学习不够、方法不多,只能依靠不间断的会议,动员动员再动员。一些干部工作方式有问题,也就“开会、台账、考核、验收”四板斧,甚至“没开会就不会工作”“没发文就不会落实”。
要看到,形式主义在一些“太平官”那里成了“护身符”。“我都在忙,你不能说我没做事”“材料那么高,我已经很用功”。劣币驱逐良币,在“太平官”的传染下,一些优秀干部也逐渐随波逐流,变得不思进取。“什么会该开,什么会不该开?”缺乏对文山会海的界定标准,也助长了这种行为。
中部地区某县一位副镇长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上级开会布置一件事,我们就得抓紧开会、发文;上面要求做好3项工作,到我们这里可能就得部署8项才说明重视,不开会不发文,一旦出问题那就吃不了兜着走。”
由此,整治文山会海,还要规范问责追责,为担当者担当,杜绝压力“甩锅”,拧紧干事创业发条,让基层干部真正能沉心思考,用心履职,专心干事。
另外,一些干部无法与时俱进,缺乏运用现代科技的意识和主动性,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无法发挥其及时、便捷、交互等优势,从技术手段上限制了自身无法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
“削山填海”须见招拆招
整治文山会海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今年1月,《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再次指出文山会海既占用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调说:“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应该看到,“削山填海”不只是某一级的事,而应是全党上下齐心的综合性治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杜治洲认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目的,他指出,在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压倒性胜利的当下,需要更加注重党政机关工作效率和效果问题。
层层开会,层层发文,基层文山会海的问题,主要根源在上级。中央印发的减负通知也明确,从中央层面做起,层层大幅度精减文件和会议,确保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30%-50%,中央印发的政策性文件原则上不超过10页。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国务院及其部门要带头大幅精简会议、坚决把文件压减三分之一以上。
立硬杠杠压缩会议文件,在当下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山东提出各级会议数量要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基层上报材料要压减50%以上,文件原则上不超过3000字;安徽要求今年各级各部门会议数要同比减少10%以上。以上率下,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为一级着想,文多会多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改革对基层的工作评价机制是关键,精准监督不可或缺。“一方面整治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另一方面改变官员和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导向。”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说。惩与治相结合,有利于压缩文山会海生存空间。
破除“材料论英雄”的考评倾向,少依靠漂亮文字搞排名,多到田间地头发现问题,以群众口碑检验工作实效。如浙江省杭州市大力整饬文山会海等六大顽疾,明确“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律不得以开了什么会、发了什么文作为依据考核基层”。
落到基层,破题“本领恐慌”和“会议依赖症”应该齐头并进。实际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倡导的“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已经给出了具体的方法。抓落实何须坐而论道,带着问题到一线去,与群众坐“一张板凳”解决问题,这远比在会议里苦思冥想更有效。
“削山填海”,还需科技助力。加快“互联网+政务”在基层落地生根,真正把无纸化办公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用起来,建立集约化、系统化、扁平化的网络政务平台,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公共资源、拉近干群关系,也是解决文山会海反弹回潮的重要方面。
拒绝人人喊打的文山会海,还得每个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对照自身,见行动、出实招、用真功。(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陈金来 通讯员 叶欣 马剑芳)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监察法释义(23)】监察机关运用查询、冻结措施调查案件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 监察机关调查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根据工作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涉案单位和个人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
冻结的财产经查明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在查明后三日内解除冻结,予以退还。
本条是关于监察机关运用查询、冻结措施调查案件的规定。
规定本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收集、保全财产性证据,防止证据流失或者被隐匿,确保在后续工作中对违法犯罪所得予以没收、追缴、返还、责令退赔。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赋予监察机关必要调查权限。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实践看,监察机关调查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相当一部分案件涉及涉案单位和个人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为了查清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事实,使收集、固定的证据确实、充分,监察法赋予监察机关必要的查询、冻结权限,同时又规定了严格的程序以及对相关人员的权利保障。
本条分两款。第一款规定的是查询、冻结要件。主要包括两个要件:一是涉案要件。查询、冻结的涉案要件,是监察机关正在调查的是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案件。二是必要性要件。监察机关采取查询、冻结措施,必须“根据工作需要”,这主要是指涉案单位和个人为达到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目的,有可能提取、转移其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以及其他情形,不采取查询、冻结措施不足以防止这些情形的发生。监察机关采取查询、冻结措施,其对象必须是属于涉案单位和个人而不是其他主体,并且应当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有关单位和个人出具查询、冻结书面通知,这些机构、单位和个人应当准予查询、实施冻结并提供必要的协助,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阻挠或者拖延。
第二款规定的是解除冻结。监察机关对冻结的财产应当及时进行认真审查,经审查,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在查明情况后三日内解除冻结,退还原所有人或者合法持有人、保管人。“与案件无关”,是指冻结的财产并非违法犯罪所得,也不具有证明被调查人是否违法犯罪、罪轻、罪重的作用,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与违法犯罪行为没有任何牵连。
需要注意的是,查询、冻结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既要收集、冻结能够证明被调查人有违法犯罪行为、法律责任重的书证、物证,也要收集、冻结能够证明其没有违法犯罪行为、法律责任轻的书证、物证,以保持证据的完整性与客观性。
(摘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法规室编写、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释义》)